解惑疾病

冬季警惕 風疹的侵害

目錄:

第一章:風疹早期症狀有哪些

第二章:風疹的發病原因

第三章:風疹如何做檢查

編者按:風疹是一種病毒,一旦患上這種風疹就會引發其他的疾病。它會使淋巴腫大,這樣給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的隱患。你想知道風疹的症狀是什麼樣的嗎?下面我們來瞭解下風疹吧!

風疹早期症狀有哪些

【臨床表現】

依感染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自然感染性風疹及先天風疹,其表現有不同。

1.獲得性風疹(或自然感染的風疹)潛伏期平均18天(14~21天)。

(1)前驅期:較短暫,約1~2天,症狀亦較輕微。低熱或中度發熱、頭痛、食欲減退、疲倦、乏力、咳嗽、噴嚏、流涕、咽痛、結合膜充血等輕微上呼吸道炎症。

偶伴嘔吐、腹瀉、鼻出血、牙齦腫脹等。部分患者軟齶及咽部可見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頰黏膜光滑,無充血及科氏斑。

一般說來,嬰幼兒患者前驅期症狀常較輕微,或無前驅期症狀。而年長兒及成人患者則較顯著,並可持續5~6天。

(2)出疹期:通常於發熱1~2天后即出現皮疹,皮疹初見於面頸部,迅速向下蔓延,1天內佈滿軀幹和四肢,但手掌、足底大多無疹。

皮疹初起呈細點狀淡紅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徑為2~3mm。面部、四肢遠端皮疹較稀疏,部分融合類似麻疹。軀幹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類似猩紅熱。

皮疹一般持續3天(1~4天)消退,亦有人稱為“三日麻疹”。

面部有疹為風疹之特徵,少數患者出疹呈出血性,同時全身伴出血傾向,出疹期常伴低熱,輕度上呼吸道炎,脾腫大及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

其中尤以耳後、枕部、頸後淋巴結腫大最明顯,腫大淋巴結輕度壓痛,不融合,不化膿。有時風疹患者脾臟及淋巴結腫大可在出疹前4~10天就已發生。

疹退時體溫下降,上呼吸道症狀消退,腫大的淋巴結亦逐漸恢復,但完全恢復正常常需數周以後。皮疹消退後一般不留色素沉著,亦不脫屑。僅少數重症患者可有細小糠麩樣脫屑,大塊脫皮則極少見。

無皮疹性風疹:風疹患者可以只有發熱、上呼吸道炎、淋巴結腫痛,而不出皮疹。

也可以在感染風疹病毒後沒有任何症狀、體征,血清學檢查風疹抗體為陽性,即所謂隱性感染患者。在不同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顯性感染和無皮疹的或隱性感染患者的比例為1∶6~1∶9。

2.先天性風疹綜合征(CRS) 胎兒被感染後,重者可導致死胎、流產、早產,輕者可致胎兒發育遲緩,出生體重、身長、頭圍、胸圍等均比正常新生兒低,此差距至1歲時往往還不能糾正。

此類患嬰易有多種畸形,有謂新生兒先天畸形中5%以上由於先天性風疹所致。

先天畸形或疾病常見者有白內障、視網膜病、青光眼、虹膜睫狀體炎、神經性耳聾、前庭損害、中耳炎、先天性心臟病、心肌壞死、高血壓、間質肺炎、巨細胞肺炎、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腎小球硬化、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腦炎、腦膜炎、小頭畸形、智力障礙等。

風疹的發病原因

(一)發病原因

風疹病毒為RNA病毒,屬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是僅限於人類感染的病毒,它由口、鼻及咽分泌物傳給他人,或通過飛沫傳播。

電鏡下多呈球形,直徑50~70nm,內有30nm的電子稠密核心,覆蓋兩層疏鬆外衣。

包膜厚8nm,其表面有很多5~6nm向外突起的結構,含血凝素。病毒顆粒由RNA和一種殼體(衣殼)蛋白(C)和三種包膜蛋白(E1,E2a與E2b)組成。

E1和E2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引起機體產生中和抗體和血凝抑制抗體。風疹病毒僅一個血清型,與披膜病毒科的60多種病毒無抗原交叉。

風疹病毒可在胎盤或胎兒體內(以及出生後數月甚至數年)生存,引起長期、多系統的慢性進行性感染。

(二)發病機制

患者感染風疹後,風疹病毒首先在上呼吸道黏膜及頸淋巴結複製,然後進入血液迴圈引起病毒血症,播散至全身淋巴組織引起淋巴結腫大,病毒直接損害血管內皮細胞發生皮疹。

目前多認為皮疹是由於風疹病毒所致的抗原抗體複合物引起真皮上層的毛細血管炎症所致。

本病病情較輕,病理發現不多,皮膚和淋巴結呈急性、慢性非特異性炎症。

風疹病毒可引起腦炎、腦組織水腫、非特異性血管周圍浸潤、神經細胞變性及輕度腦膜反應,也可於感染十幾年後由於慢性持續性病變而導致慢性全腦炎。

先天性風疹的發病原理還不太清楚,已知孕婦感染風疹後,風疹病毒可於病毒血症階段隨血流感染胎盤最後感染胎兒。

胎盤絨毛膜被感染後有較持久的小血管和毛細血管壁廣泛受累的現象。

母親越在孕齡早期被感染風疹,胎兒被感染的機會越多,孕齡第1個月時,10%~50%被感染,第2個月時10%~30%,第3個月時5%~20%,第4個月時1%~5%,以後仍可能有少數胎兒被感染。

由於胎兒,特別被風疹病毒感染後的胎兒缺乏細胞免疫功能及不產生干擾素等事實,風疹病毒在體內長期廣泛存在,並隨胎兒細胞分裂、增生時侵入下一代細胞,不斷增生傳代,形成持續、多器官的全身感染,並由此產生多樣的先天性缺陷症狀,故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最多見的有白內障、神經性耳聾、先天性心臟病、腦膜腦炎、心肌壞死、間質性肺炎、巨細胞肝炎、腎炎、尿道下裂等。此類新生兒出生後持續排毒數月甚至數年。

也有不少生後未出現明顯症狀,但經血清學檢查證明胎內時已被風疹病毒感染。近年研究一再揭示先天性風疹患兒常有進行性異常免疫反應。

風疹如何做檢查

1、臨床診斷

風疹常因臨床症狀輕微而難於診斷,僅在本病流行時輕易做出臨床診斷。其皮疹特點為細小色淡、出現較早、伴發全身症狀輕微,可與麻疹相鑒別。

2、實驗室診斷

根據皮疹特點和突出的咽部症狀亦易與猩紅熱區分。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程較長,常見脾大及全身淺表淋巴結長大,並常有伴發肝損害。

(一)周圍血象

白細胞總數減少,淋巴細胞增多,並出現異形淋巴細胞及漿細胞。

(二)快速診斷

近來採用直接免疫螢光法查咽拭塗片剝脫細胞中風疹病毒抗原,其診斷價值尚需進一步觀察。

(三)病毒分離

一般風疹病人取鼻咽部分泌物,先天性風疹病人取尿、腦脊液、血液、骨髓等培養於RK-13、Vero或SIRC等傳代細胞,可分離出風疹病毒,再用免疫螢光法鑒定。

(四)血清抗體測定

如紅細胞凝集試驗、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和免疫螢光、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為陽性。

其中以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最常用,因其具有快速、簡便、可靠的優點,此抗體在出疹時即出現,1~2周迅速上升,4~12月後降至開始時水準,並可維持終身。

風疹特異性分泌型IgA抗體於鼻咽部可查得,有助診斷。也有用斑點雜交法測風疹病毒的RNA以診斷風疹感染。

特異性風疹抗體IgM有診斷意義。如果在新生兒期考慮先天性風疹時最好同時檢測母親和嬰兒的標本。

並作動態觀察以判斷新生兒期的感染指標是來自母體的被動獲得性抗體時,風疹抗體隨年齡增長逐漸下降,如隨訪中風疹抗體逐漸升高即為嬰兒已被感染,為此最好多觀察幾項指標。

併發心肌炎的患者心電圖及心酶譜均有改變。

結語:看了以上的文章敘述,你是不是對風疹又有了新的瞭解,也明白了要如何預防和治療了呢?當我們出現風疹的時候就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治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