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健康

白領解壓新妙招 神奇數錢鎮痛減壓法

人們每天辛苦活著就是為了掙錢糊口, 白領、藍領們都不例外, 但相對而言白領的工作更大些, 怎麼去緩解壓力也成了職場人士一直關注的一個話題。 看看今天小編找到的解壓新招, 也許管用呢。

能幫我們抵禦疼痛的方式有兩種:社會關係和金錢, 但金錢是更次要的抵禦手段, 是人們尋求社會關係失敗後轉而尋求的手段。 我們發現社會關係不好的人更易於追求金錢。

總的說來, 金錢和愛都同屬社會資源的範疇, 這些社會資源能讓人們覺得安全, 能夠保護自我, 也能夠提升人們的社會地位。 金錢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愛的功能, 當缺乏關愛時, 人們會轉而追求金錢來替代, 但這並不意味著有了錢就萬事大吉。 事實上, 就像任何一種替代品都有副作用一樣, 金錢作為愛的替代方案也會帶來很多副作用。

首先, 金錢的效用不如愛的效用持久。 人對金錢的適應性很強, 金錢能夠帶來的愉悅感是短暫的, 就如同剛進入一個有香氣的屋子時, 人們都會覺得很香, 但時間稍微一長, 嗅覺就適應了這種味道, 再也聞不出香味來了。 經濟學上也有一個“邊際遞減定律”, 當你擁有了一定數量的金錢,

就會需要更多的錢。 因為沒有錢時, 一塊錢就能讓人很快樂, 而如果已經有了很多錢, 可能1000塊錢也沒有這種作用。 心理學家調查過很多買彩票中了巨獎的人, 發現一年之後, 這些人的幸福感就變得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金錢是一種很容易被適應的刺激。 根據這種理論, 專家推測, 同樣數量的錢對窮人的緩解效果可能更大, 也可以說鎮痛效果更大。 我們在研究中也發現, 信用卡或一些代幣就沒有這種效果, 這很有意思。

其次, 金錢還會導致對人際關係的追求降低。 擁有金錢之後人們更不願意下功夫去跟他人建立社會關係, 這會導致一種惡性循環。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KathleenVohs通過一系列實驗發現, 當人們看到錢或者想到錢時, 對社會關係的追求就會降低。 金錢使得人們更不願意幫助他人, 遇到困難時也更不願意向他人求助, 甚至會跟他人保持更遠的距離。 另外一組心理學家在調查了15種文化中人們對各種目標的追求之後發現, 對錢的追求會降低對愛的追求,

反過來, 對愛的追求也會降低對錢的追求。

最後, 金錢還具有一些讓人上癮的特性。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金錢和某些藥物類似, 會讓人沉溺其中, 導致對金錢的追求永無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