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這洞經常閉合竟惹來黑色素瘤

你可能想不到, 眼花嚴重不一定都是單純視力退化, 長期鼻塞也不一定都是過敏引起, 以上症狀有可能診斷是“黑色素癌”惹禍。 尤其黑色素癌的特性即是惡性度高、進展快、確診易延遲。 醫師提醒, 千萬不可輕忽, 不是只有手掌腳底等皮膚表面才會有黑色素癌, 而是, 人體只要細胞有黑色素之處就有可能病變。

臺灣每年新增約有250位惡性黑色素癌患者, 惡性黑色素癌, 或稱黑色素瘤, 是所有惡性皮膚癌中最惡毒的一種, 較少見但死亡率最高, 通常會轉移、擴散到其他組織或器官而致命。

黑色素癌惡性度高、進展快

臺北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劉俊煌教授表示, 臨床上不乏腸道黑色素癌, 或因眼花就診才發現眼球黑色素癌、因長期鼻塞才確診鼻腔黑色素癌的案例。 甚至確診時, 癌細胞多已遠端轉移。 由於化療效果不佳, 病情進展快速且預後差,

治療仍有很大困境。

衛福部於近日正式核淮免疫療法新藥核淮用於晚期黑色素癌(無法切除或已出現轉移)經標準治療無效的後線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張文震副教授指出, 傳統化療與標靶藥物是透過藥物本身直接毒殺或抑制癌細胞;但免疫抗癌藥物是直接喚醒人體的免疫系統, 使細胞可以辨識癌細胞, 並加以殲滅, 讓陷入無藥可用困境的末期癌患, 有新的治療選擇。

免疫抗癌藥物治黑色素癌 患者新選擇

張文震副教授指出, 研究資料顯示, 無法開刀的晚期黑色素癌, 即便經其他標準治療失效後, 再使用免疫抗癌藥物, 腫瘤反應率(腫瘤明顯縮小比率)仍可達21%, 效果是傳統化療(4%)的5倍之多, 對於患者來說,

是一大福音。

黑色素癌一旦轉移, 過去只能用傳統化療, 平均存活期僅6到9個月, 5年存活率低於1%, 且副作用較大;近幾年雖有標靶療法, 平均存活期也只有12到13個月, 存活依舊不理想。 而免疫抗癌藥物的出現, 對於長期存活對轉移性黑色素癌患者來說, 是存活的新希望。

臨床上惡性黑色素癌的外觀特徵有“ABCDE”5點要留意:

A(Asymmetry)不對稱性:腫瘤長得不勻稱。

B(Border)邊緣:不規則或不平滑。

C(Color)顏色:不一致, 深淺不一。

D(Diameter)大小:腫瘤直徑大於6毫米。

E(Elevation)隆起: 病灶的顏色若有變化或短時間內快速變大、凸起。

另外如有流血、潰瘍、疼痛的情形出現也要立即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