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松節油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Sōnɡ Jié Yóu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松科松屬(Pinus)若干植物中滲出的油樹脂, 經蒸餾或提取得到的揮發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inus massoniana Lamb.2.Pinus tabulaeformis Carr.3.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4.Pinus thunbergii Parl

採收和儲藏:採集樹脂有上升式(即V形法)、下降式(即Y形法)采脂法及化學藥劑處理法。 我國現以採用下降式采脂法為主。 先直徑20-50cm的松樹。 在距地面2m高的樹幹處開割口。 在開割割口前先要刮去粗皮, 但不要損傷木質部, 刮面長度50-60cm, 寬25-40cm;在刮面中央開割長35-50cm, 寬1-1.3cm, 深入木質部1-1.2cm 的中溝, 中溝基部裝一受脂器, 再自中溝開割另一對側溝, 可將油樹脂不斷收集起來。 以在30-35℃採收為宜, 即長江以南在5-10月, 華北及東北在6-9月。

【原形態】

1.喬木, 高達45m, 胸圍1.5m。 樹皮紅褐色, 下部灰褐色, 成不規則長塊狀裂。 小枝常輪生, 淡黃褐色, 無白粉, 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 褐色, 先端尖, 芽鱗邊緣絲狀, 先端尖或有長尖頭。 葉針形, 2針一束, 稀3針一束, 長12-30cm, 細長而柔軟, 葉緣有細鋸齒, 樹脂道約4-8個, 在背面邊生, 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 後漸變成灰黑色, 宿存。 雄球花淡紅褐色, 圓柱形, 彎垂, 長1-1.5cm, 聚生於新枝下部苞腋, 穗狀;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於新枝頂端, 淡紫紅色。 毬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形, 長4-7cm, 徑2.5-4m, 有短梗, 下垂, 熟時粟褐色;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 長約3cm;鱗盾菱形, 微隆起或平, 鱗臍微凹, 無刺。 種子長卵圓形, 長4-6mm, 連翅長2-2.7cm。 花期4-5月, 果熟期翌年10-12月。

2.喬木, 高達25m, 胸圍可達1m以上。 樹皮灰褐色,

呈不規則鱗甲狀裂, 裂隙紅褐色。 枝輪生, 小枝粗壯, 淡橙黃色或灰黃色;冬芽寬橢圓形, 先端尖, 紅褐色。 葉針形, 2針一束, 深綠色, 粗硬, 長10-15cm, 徑約1.5mm, 邊緣有細齒, 兩面有氣孔線;葉鞘初時淡褐色, 漸變成暗灰色。 雄球花圓柱形, 長1.2-1.8cm, 在新枝上聚生成穗狀;雌球花序闊卵形, 長7mm, 紫色, 著生於當年新枝上。 毬果卵形或圓卵形, 長4-9cm, 有短梗, 向下彎垂, 熟時淡黃色或淡褐黃色, 宿存數年之久;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 長1.6-2cm, 鱗盾肥厚, 隆起或微隆起, 扁菱形或菱狀多角形, 橫脊顯著, 鱗臍凸起有尖刺。 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圓形, 淡褐色, 有斑紋, 連翅長1.5-1.8cm。 花期4-5月, 果熟期翌年10月。

3..喬木, 高達30m, 胸圍達1.5m。 樹皮橘紅色, 不規則鱗片狀脫落。 一年生枝淡黃色或紅黃色, 微有白粉,

無毛;冬芽長圓狀卵圓形, 暗紅褐色, 針葉2針一束, 長5-12cm, 徑約1mm, 先端微尖, 兩面有氣孔線, 邊緣有細鋸齒, 橫切面半圓形, 樹脂道約4-6個, 邊生。 雄球花淡紅黃色, 圓筒形, 5-12mm, 聚生於新枝下部呈短穗狀;雌球花淡紅紫色, 單生或2-3個聚生, 一年生小毬果的種鱗先端有短刺。 毬果熟時暗黃褐色或淡褐黃色;種鱗張開, 易脫落, 有微隆起的橫脊, 鱗臍平或微凸起, 有短刺。 種子倒卵狀橢圓形或卵圓形, 長4-7mm, 連翅長1.5-2m, 種翅寬5-7mm。 花期4月, 果熟期翌年9-10月。

4.喬木, 高達30m, 胸圍可達2m。 幼樹皮暗灰色, 老時灰黑色, 粗厚, 不規則塊裂。 一年生枝淡褐黃色, 無毛;冬芽銀白色, 圓柱狀橢圓形或圓柱形, 頂尖, 芽鱗披針形, 邊緣白色絲狀。 針葉2針一束, 深綠色, 有光澤, 粗硬, 長6-12cm, 邊緣有細鋸齒,

兩面均有氣孔線, 橫切面有樹脂道6-11個, 中生。 雄球花淡紅褐色, 圓柱形, 長1.5-2cm;雌球花單生或2-3個聚生新枝近頂端, 直立, 卵圓形, 淡紫紅色。 毬果熟時褐色, 圓錐狀卵圓形或卵圓形, 長4-6cm, 徑3-4cm, 有短梗, 向下彎垂, 中部種鱗卵狀橢圓形, 鱗盾稍肥厚, 橫脊顯著, 鱗臍有短刺。 種子倒卵狀橢圓形, 長5-7mm, 連翅長1.5-1.8cm, 種翅灰褐色。 花期4-5月, 果熟期翌年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1500m以下山地。

2.生於海拔100-2600m的山地。

3.生於溫帶沿海山地和平原。

4.生於東部沿海山地。

資源分佈:1.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2.分佈于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山東、江蘇等地。

3.分佈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 南京一帶有栽培。

4.分佈于遼寧、山東、江蘇等地;武漢、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

【性狀】

1.性狀鑒別 本品為無色至微黃色的澄清液體;臭特異;久貯或暴露空氣中, 臭漸增強, 色漸變黃;本品易燃, 燃燒時發生濃煙。 本品在乙醇中易溶, 與氯仿、乙醚或冰醋酸能任意混合, 在水中不溶。

品質標誌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本品相對密度應為0.850-0.870。 其餾在154-165℃餾出的數量不得少於90.0%。 折光率應為1.466-1.477。 本品1ml加90%乙醇7ml振搖使溶解, 溶液應澄清。 相品1g, 含重金屬不得超過百萬分之十。

【化學成份】含樹酯酸、脂肪酸、單萜、倍半萜類。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松根提取物松根油體外抑菌實驗及對動物實驗性體癬、癬菌病治療觀察表明:具有較強的抗真菌(白色念珠菌等)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2.溶石作用 體外溶石實驗表明:5%醫用松節油乳劑能使膽色素型結石在60h後全溶;松節油中的主要成分α-蒎烯、β-蒎烯和兩者的混合物也能使膽色素型結石溶為碎塊。 體內外實驗和臨床觀察證明, α-蒎烯和β-蒎烯混合乳劑均呈現較明顯的溶石效果, 作用雖不及醫用松節油強, 但對胃腸道和膽道均無明顯的刺激作用, 局部組織無充血、出血、粘膜壞死和炎症浸潤等現象, 毒副反應較低。 且具有一定的消炎和抑制多種細菌的作用。

【鑒別】

1.檢查乙醇中不溶物 取本品1ml, 加90%乙醇7ml, 振搖使溶解, 溶液應澄清。 重金屬:取本品1g, 依法檢查(藥典附錄ⅨE第二法), 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十。

2.含量測定 照氣相色譜法(藥典附錄Ⅵ E)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聚乙二醇(PEG)-20M為固定相,塗布濃度為20%;柱溫90℃。理論板數按α-菠烯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3.校正因數測定 取正丁醇適量,精密稱定,加石油醚(30-60℃)溶解並稀釋成每1ml含20mg的溶液,作為內標溶液。另取α-蒎烯對照品約30mg,精密稱定,置10ml棕色量瓶中,精密加入內標溶液2ml,加石油醚(30-60℃)至刻度,搖勻,吸取1μl注入氣相色譜儀,計算校正因數。

3.測定法:取本品約35mg,精密稱定,置10ml棕色量瓶中,精密加入內標溶液2ml,用石油醚(30-60℃)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吸取1μl注入氣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α-蒎烯(C10H16)不得少於70.0%。

【功能主治】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主關節腫痛;肌肉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徐擦。

【摘錄】《中華本草》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聚乙二醇(PEG)-20M為固定相,塗布濃度為20%;柱溫90℃。理論板數按α-菠烯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3.校正因數測定 取正丁醇適量,精密稱定,加石油醚(30-60℃)溶解並稀釋成每1ml含20mg的溶液,作為內標溶液。另取α-蒎烯對照品約30mg,精密稱定,置10ml棕色量瓶中,精密加入內標溶液2ml,加石油醚(30-60℃)至刻度,搖勻,吸取1μl注入氣相色譜儀,計算校正因數。

3.測定法:取本品約35mg,精密稱定,置10ml棕色量瓶中,精密加入內標溶液2ml,用石油醚(30-60℃)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吸取1μl注入氣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α-蒎烯(C10H16)不得少於70.0%。

【功能主治】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主關節腫痛;肌肉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徐擦。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