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練習太極拳首先要做到心靜

練習太極拳, 首先要做到心靜。 心靜則體松。 心靜, 是指思想集中, 情緒安靜, 排除一切雜念, 專注守一。 由靜而動, 動之則分, 分之則變成為千姿百態的拳式。 靜極生動、柔活緩慢、虛實漸變、剛柔互換。 太極拳的靜, 是相對於動而言的靜, 是通過“靜中求動”, 來達到靜中有動, 以靜制動的目的。 剛剛學習太極拳, 老師就明確提出:練習太極拳要首先做到靜心用意, 去除雜念, 然後學拳。 即練拳要求思想要安靜集中, 專心引導動作, 呼吸平穩, 深勻自然, 不可勉強憋氣。 強調練習時要放鬆。 不僅是在精神上要放鬆, 周身肌肉也要放鬆。

只有做到了放鬆, 經絡才能暢通無阻, 氣血才能夠順達充盈四肢百骸, 這樣才能夠達到增長功力, 健體強身的目的。

太極大師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雲:“學者初上場時, 先洗心滁慮, 去其妄念, 平心靜氣, 以待其動, 如此而後, 可以學拳。 ”意思就是說學習太極拳,

首先必須去除雜念, 靜下心來, 才能開始學。 陳鑫的拳論中還說“沿路纏綿, 靜運無慌, 肌膚骨節處處開張”。 就是說, 練拳時要心靜不亂, 動作要輕靈細膩。 肌肉骨節沒有一處不放鬆的地方。 動作輕緩可以逐步體會和糾正全身內外的不放鬆之處。 因此練太極拳是從動作的輕緩中求得內外放鬆的。 放鬆入靜是練習太極拳的基礎, 是太極拳的基本功。 初學太極拳要從緩慢、松柔入手, 先求松靜, 由松入柔, 逐步積柔成剛。 要讓自己的大腦松靜下來, 思想集中, 達到心平氣和的狀態, 才可以開始動作。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在第一式“太極起勢”就要求:要意識集中, 腦清心靜, 去其雜念, 心氣下降, 呼吸自然。

以前不瞭解太極拳,

不懂得太極拳放鬆的意義, 把太極拳的慢練、舉動輕緩誤以為是老年人的運動。 其實, 太極拳中每一個發力前的動作, 都是首先要放鬆。 只有先放鬆, 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快速力量。 太極拳放鬆之理不但適用於太極理論, 而且對於為人處世, 也具有很強的借鑒作用。

靜是相對於動而言。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 經常說的靜是停止的意思, 有“靜態、靜物、平靜、風平浪靜”等等。 在描繪情景時, 經常會用到“安靜、寂靜、僻靜、冷靜、肅靜、靜悄悄、靜穆、靜謐、靜默”等等。 對於人的內心世界來說, “寧靜”一詞把人的心情平和安靜描繪得淋漓盡致, 突出人在心情上的安寧, 是人們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擾的有品質的生活境界。 但人生活在紛擾的世界裡,

尤其是在當今浮躁的心態大行其道的環境中, 要真真正正做到不受外界幹憂, 獨善其身, 獲得寧靜的心態非一朝一夕之事。 所以, “寧靜致遠”顯得尤為可貴。 一個學生如果不能靜下心來學習功課, 雖也照常上學放學, 卻對於網路遊戲心馳神往, 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成績。 如果學一門技術, 剛剛入門, 便看到別的更能賺到錢, 便匆匆轉行, 朝三暮四, 又從頭學起, 前功盡棄。 比如投資, 有的人對股市並沒深入研究, 看到股市火爆, 趨之若鶩, 投身其中, 卻不料股市見頂回落, 深套其中, 不知所措, 究其竟擋不住利益的**, 心境不能寧靜。

《文子·上仁》:“非淡漠無以明德, 非寧靜無以致遠”。 後來諸葛亮“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意思都是說要排除外界的幹憂,

讓自己靜下心來, 心態平和, 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 達到有所求而亦無所求的目的。

面對紛繁的環境, 保持寧靜的心態, 認真領悟太極拳的真諦, 培養“靜中求動”的意識, 在“樁功”的定式訓練中, 克服由於“站久而累、累而想動、動而想調、調則身變”的困難, 在靜極思動的自然反應中, 進行適度的調整, 達到松活筋骨、自然舒適的作用。 如拳論所雲:“彼不動己不動, 彼微動, 而己意先動”, 從而達到“動急則急應, 動緩則緩隨”, “應物自然”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