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家有小胖孩別忙著說身體好 這幾種疾病不得不防

曾幾何時, “胖嘟嘟的小腳丫”是家長眼中把孩子養得好的一項重要標準。 但隨著現代人生活飲食水平的提高, “胖嘟嘟”還意味著疾病的潛伏。 家長們雖然知道太胖不好, 卻不了解怎樣界定孩子是不是“肥胖”。 不少孩子來醫院就診時已達到重度肥胖水平, 并且出現了并發癥。

目前國際公認的兒童肥胖診斷標準, 主要依據質量指數(BMI), 即體重(kg)/身高(㎡)的比值來判定。 BMI值在同年齡同性別兒童的第95百分位及以上即可診斷為肥胖癥;BMI在第85百分位至第95百分位之間的兒童屬于超重范圍, 提示家長重視, 避免發展為肥胖癥。

從臨床情況來看, 肥胖給兒童帶來的疾病大致有這樣幾類。

糖尿病

肥胖兒童大多喜愛甜食、油炸食品等高糖高熱量飲食, 且進食量較大。 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身體需要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穩定, 從而容易引發高胰島素血癥, 導致胰島功能異常, 罹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將明顯提高。

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 需要長期口服藥物或注射胰島素治療。 這嚴重影響到兒童的生活質量, 還容易引發全身各處血管、神經的并發癥, 嚴重時可能導致視力損害和肢體活動障礙, 以及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急性嚴重并發癥。

高血壓

高血壓是肥胖的另一個常見并發癥。 研究發現, 肥胖與兒童高血壓關系密切, 約50%的兒童高血壓患者存在肥胖問題,

而肥胖兒童6年后高血壓的發病率是正常體重兒童的4-5倍。

肥胖兒童的脂肪組織包裹在心臟和血管壁周圍, 好比給它們穿上了一件厚厚的“貼身棉服”, 使循環系統長期處于高負荷狀態, 易引發心臟病、腎病、腦血管疾病等多種并發癥, 危害巨大。

因此, 肥胖兒童應避免高鹽、高脂飲食, 養成定期監測血壓的習慣。 如發現血壓問題, 出現頭暈、頭痛等可疑癥狀應及時就醫。

肺功能損害

前面提到, 小胖孩的脂肪組織就像一件厚厚的“貼身棉服”, 雖然保溫, 卻也束縛了身體的正常活動。 肥胖兒童由于胸、腹壁脂肪組織過多, 胸廓和膈肌的運動受限, 呼吸起來會比體格正常的孩子費力, 尤其是夜間仰臥位時更為明顯。

長此以往, 身體得不到足夠的氧氣, 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氣體又不能順利排出, 就容易造成肺功能損害, 引發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等疾病。

睡眠呼吸障礙

同樣, 肥胖兒童的脂肪組織堆積在舌部和咽部, 會導致氣道狹窄, 夜間睡眠時容易出現通氣不足, 甚至呼吸暫停, 降低睡眠質量。

孩子夜里睡不好, 白天打瞌睡, 注意力不集中, 學習效率下降。 睡眠質量下降還會導致內分泌紊亂, 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影響正常生長發育。 同時, 肥胖兒童體育活動減少, 在進一步加重肥胖的同時, 還造成免疫力下降, 負面表現之一就是反復呼吸道感染。

如果發現肥胖兒童有夜間打鼾、張口呼吸、憋醒等情況, 需要警惕睡眠呼吸障礙,

及時就醫。

血脂異常及脂肪肝

脂肪組織是無孔不入的“小怪獸”, 血液系統也逃不出它們的“魔掌”。 肥胖兒童常常合并有高脂血癥, 當厚厚的脂肪堆積在血管壁時, 就會形成斑塊, 引起血管狹窄、動脈硬化, 甚至導致心腦血管疾病。

肝臟是進行物質代謝的重要臟器, 其中也包括脂肪代謝。 當血液中過多的游離脂肪酸被運往肝臟, 超過肝臟代謝能力時, 大量脂肪就會堆積在肝內, 導致脂肪肝, 嚴重者會合并肝炎, 對肝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肥胖的本質是脂肪組織的過度增生。 如果把與肥胖相關的疾病比喻成一支“敵軍”, 那么肥胖就是它們的“總司令”, 同時也是“急先鋒”。 一旦身體被肥胖打倒, 后面的疾病就會一擁而上。

幸運的是, 肥胖并不難對付。 家有胖孩兒的家長, 一定要帶領孩子行動起來, 健康飲食、規律作息、適當運動、疏導心理, 嚴重者及時就醫, 在醫生指導下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

[ 責編: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