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肱骨長徑是指胎兒哪裡

孕婦在懷孕期間, 最害怕的就是孩子發育異常, 所以定期的產檢非常的重要, 而作為准媽媽來說, 也要瞭解一些相關的知識, 這樣有助於更好的進行調理, 有助於胎兒良好的生長和發育, 肱骨長對孕婦來說一般不是特別的瞭解, 醫生可以進行幫忙瞭解一下, 所謂的肱骨指的就是人體比較典型的長管狀骨, 隨著生長發育也叫做上臂股, 也就是指上臂股的長度, 這也是測量胎兒體重等方面的一個重要的依據。

股骨長是指胎兒哪裡

股骨長對於孕婦來說, 是應該具有一定的瞭解的。 但是, 主要的還是通過醫生幫忙, 用B超來檢查孕婦的胎兒情況事, 胎兒的股骨長就可以用來來判斷胎兒的發育情況了。 通過觀察胎兒股骨長的情況, 來判斷胎兒是否健康的發育。

股骨(femur)和肱骨(humerus) 都是人體中典型的長管狀骨, 都可分為一體二端。 股骨是人體最大的長骨,

指大腿骨;肱骨則是位於上臂, 又叫上臂骨。 故顧名思義, 股骨長是大腿骨長度, 肱骨長則是指上臂骨的長度。

股骨長、肱骨長都是預測胎兒體質量的胎兒生物指標。 不過, 胎兒肱骨長在預測胎兒體質量上優於股骨長。

股骨長也是孕期計算胎兒體重的重要資料之一, 隨著孕周的增加, 股骨長的數值會逐漸增大, 這表明胎兒的身長和體重都在逐漸的增加。

孕媽在其中後期, 由於胎寶寶在媽咪肚內活動較大, 胎兒體位的不同, 還有不同醫生的操作差異, 都會引起數位誤差, 有時甚至波動幅度會很大, 在 30周以後, 允許有上、下兩周的誤差, 所以當孕媽咪們看到報告結果和正常值有出入時, 不必過於緊張。 複查後確實 有問題,

再找專家諮詢, 尋求解決方案。

胎兒發育標準

1、胎兒發育指標-雙頂徑

胎兒雙頂徑發育指標:bpd代表胎頭雙頂徑, 是指胎兒頭兩邊直徑測量的資料, 也是推算胎兒大小的指標之一。 按一般規律, 懷孕3個月時bpd約為20(±4.0)毫米;懷孕4個月時bpd約為36(±5.0)毫米;懷孕5個月時bpd約為47(±4.0)毫米;懷孕6個月時bpd約為60(±6.0)毫米;懷孕7個月時bpd約為72(±4.0)毫米;懷孕8個月時bpd約為81(±4.0)毫米;懷孕9個月時bpd約為90(±6.0)毫米;懷孕10個月時bpd約為96(±8.0)毫米。

2、胎兒發育指標-頭圍

胎兒頭圍發育指標:hc代表頭圍, 是指繞胎頭一周的最大長度, 是胎兒發育的重要指標, 按一般規律, 懷孕3個月時hc約為70(±15)毫米;懷孕4個月時hc約為128(±15)毫米;懷孕5個月時hc約為170(±20)毫米;懷孕6個月時hc約為220(±20)毫米;懷孕7個月時hc約為263(±20)毫米;懷孕8個月時hc約為288(±25)毫米;懷孕9個月時hc約為317(±25)毫米;懷孕10個月時hc約為340(±25)毫米。

3、胎兒發育指標-腹圍

胎兒腹圍發育指標:ac代表腹圍, 主要是指胎兒腹部的發育情況, 通過檢測胎兒腹圍的大小, 來確定胎兒是否發育正常。 按一般規律, 懷孕3個月時ac約為63(±10)毫米;懷孕4個月時ac約為106(±10)毫米;懷孕5個月時ac約為151(±15)毫米;懷孕6個月時ac約為201(±20)毫米;懷孕7個月時ac約為242(±25)毫米;懷孕8個月時ac約為283(±30)毫米;懷孕9個月時ac約為325(±35)毫米;懷孕10個月時ac約為362(±3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