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買房也要看地段 住錯地方當心會短命!

住錯地方當心會短命

住公園旁, 心態更平和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公園附近綠植多, 空氣品質好, 噪音低、空氣濕度適宜。 住在公園附近,

隨時能夠感受“森林浴”, 可以改善身體的副交感神經, 降低血壓。 同時, 經常感受綠色, 還能增強人體免疫系統, 有助於抵抗感染。 此外, 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研究發現, 經常接觸自然界的人更少生氣、抑鬱和緊張。 戶外散步和騎自行車等低強度有氧運動可降低心臟病風險。 健步走、打太極、種花等都是很好的戶外運動方式, 不用過分擔心居住的附近沒有公園和河流, 利用在社區中的“綠色地帶”逛一逛, 也有同樣的效果, 不失為一次“自然行”。 此外, 城市規劃者應在新開發的居住區內開闢更多的綠地, 以造福社區居民。

住水邊的人壓力小。 歐洲環境和健康中心研究發現, 居住在濱海地區的人, 其身體狀況往往要比居住在內陸地區的人健康, 因為當人們心情鬱悶時, 到海邊散步, 聽著海浪的拍打聲, 可感受到自然的“奇妙”, 使身心放鬆, 進而舒緩情緒。 同時, 接觸水流會讓大腦釋放出大量的多巴胺, 壓力水準減輕, 大腦更為放鬆。 此外, 離水源較近的地區氣候普遍潮濕些, 空氣中顆粒物和化學污染物濃度普遍較低,

更有利健康。

不臨街, 心臟更健康。 臨街住, 雖交通便利, 但每天需要面對機動車尾氣、雜訊污染等, 久之會傷害健康。 發表在美國《血液迴圈》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 與住所遠離主幹道至少1公里以上的心臟病患者相比, 臨街住的人10年內死亡風險升高27%。 這是因為, 交通污染會引起動脈斑塊積聚, 加大猝死風險。 靠近馬路的住戶在白天車流量較大時, 儘量少開窗;開空調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定時除濕和換氣;如果房子面朝馬路, 建議把臥室設計在遠離馬路的房子背面;窗戶邊上養點植物。

遠離鬧市區, 能防血管硬化和嬰兒哮喘。 鬧市區房價一項居高不下, 但住在市中心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噪音”和“空氣污染”都會影健康。 丹麥一項研究顯示, 住在鬧市區的居民血管硬化速度更快, 發生冠狀動脈硬化的危險比遠離鬧市區的居民高出近一倍。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一項研究則顯示, 住在主幹道100米以內區域的嬰兒, 患上呼吸系統疾病的可能性比其他地區的嬰兒要高。

這是由於市中心車流大, 頻繁的刹車與加速會使汽車產生更多“污染”, 嬰兒自身免疫力相對較弱, 導致呼吸困難或哮喘幾率大。

住地太吵的家庭, 應安裝雙層窗戶, 掛較厚的窗簾, 少開鬧市一側的窗戶。 此外, 住在鬧市區的人們更應關注自己的血管健康, 可適當多吃生薑、洋蔥、茄子、香菇、黑木耳、玉米、燕麥等有助降低膽固醇、降血壓、防止血管硬化的食物。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安裝空氣淨化設備, 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上班近點能防慢病。 刊登在美國《華盛頓郵報》的一項研究顯示, 居住地離單位太遠, 慢性病的患病率會大大增加。 這是因為上班路途遠, 早餐往往來不及吃, 晚餐就成了最重要的一餐。 用完晚餐, 時間又已經很晚了, 沒時間運動便飽腹上床睡覺, 肥胖接踵而來, 日積月累, 慢病也就“悄然來襲”。

住地離單位遠的人, 應減少開車通勤的次數, 儘量乘坐公共交通以增加每天走路的機會。 同時, 養成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 不要忽視三餐, 尤其是早餐一定要吃。 此外,可在工作間隙,適當做些“工間操”,比如踢腿、伸腰等,來保證每天的運動量。

遠離機場、鐵路不易發胖。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院研究發現,機場的噪音會刺激人體壓力激素升高,導致腰圍變粗。研究選取了住在機場附近的5156位元居民,結果顯示,噪音每增加5分貝,被調查者的平均腰圍就增加1.5釐米。同時,研究人員表示,鐵路邊的居民長期受到火車過往的影響,也有發胖的危險。

機場、鐵路附近的居民可通過加強門窗密閉性來減輕雜訊,比如安裝隔音窗戶。平時在家則要盡可能減少噪音“侵襲”,比如電視機聲音儘量關小、自覺降低音量說話、安裝隔音牆等。

遠離速食店,中風風險低。美國密西根公共衛生學院一項研究發現,住在速食店密集區的人,卒中風險高。該研究收集了德克薩斯州1247名缺血性卒中病例的資料,並將每一區域速食店的數量按從多到少進行排列。排名前1/4的地區卒中發病率比後1/4的地區高13%。究其原因是,速食與肥胖是一對“好兄弟”,而肥胖會增加卒中的風險。選擇住房時要警惕周圍的購物環境,尤其是速食店的數量。如果住房緊鄰速食店,則要有“抵抗力”,儘量少去或不去就餐。

住高海拔地區,身材更苗條。西班牙一項研究表明,與住在124米海拔處相比,住在456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發胖的幾率降低13%。由於高海拔地區缺氧,空氣中的氧氣濃度較低,而這種“低氧氣濃度”會抑制饑餓感,讓你變得“不太想吃”,進而控制了體重。 

此外,可在工作間隙,適當做些“工間操”,比如踢腿、伸腰等,來保證每天的運動量。

遠離機場、鐵路不易發胖。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院研究發現,機場的噪音會刺激人體壓力激素升高,導致腰圍變粗。研究選取了住在機場附近的5156位元居民,結果顯示,噪音每增加5分貝,被調查者的平均腰圍就增加1.5釐米。同時,研究人員表示,鐵路邊的居民長期受到火車過往的影響,也有發胖的危險。

機場、鐵路附近的居民可通過加強門窗密閉性來減輕雜訊,比如安裝隔音窗戶。平時在家則要盡可能減少噪音“侵襲”,比如電視機聲音儘量關小、自覺降低音量說話、安裝隔音牆等。

遠離速食店,中風風險低。美國密西根公共衛生學院一項研究發現,住在速食店密集區的人,卒中風險高。該研究收集了德克薩斯州1247名缺血性卒中病例的資料,並將每一區域速食店的數量按從多到少進行排列。排名前1/4的地區卒中發病率比後1/4的地區高13%。究其原因是,速食與肥胖是一對“好兄弟”,而肥胖會增加卒中的風險。選擇住房時要警惕周圍的購物環境,尤其是速食店的數量。如果住房緊鄰速食店,則要有“抵抗力”,儘量少去或不去就餐。

住高海拔地區,身材更苗條。西班牙一項研究表明,與住在124米海拔處相比,住在456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發胖的幾率降低13%。由於高海拔地區缺氧,空氣中的氧氣濃度較低,而這種“低氧氣濃度”會抑制饑餓感,讓你變得“不太想吃”,進而控制了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