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

三伏天養生 重點防范暑濕暑熱

進入7月后, 就到了所謂的“三伏天”。 三伏天是中國農歷小暑與大暑之間的一段時間, 它是一年中氣溫最高而且潮濕、悶熱的日子。 氣溫節節攀高, 各類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 暑熱暑濕就成了我們防范的重點。

專家提醒:躲開陽光未必躲過中暑

步入三伏天, 中暑也進入高發期。 在許多人印象中, 在烈日下勞作才容易中暑。 對此, 重慶大坪三院楊國漢教授提醒大家, 其實在高溫且通風效果不好的環境下, 人體最容易受到暑邪侵襲;而頻繁穿梭于高溫環境和低溫空調場所者, 更容易患上暑濕感冒。

楊教授說, 不要以為只要避開陽光, 就可幸免于“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 機體體溫調節障礙, 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癥狀的總稱。 只要是在高溫、通風不良且濕度較高的環境下呆久了, 同樣容易“中招”。 因此, 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

保持通風尤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 現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很多都有空調, 空間過于密閉, 而且氣溫與室外的高溫反差很大。 楊教授指出, 人們頻繁在室外的高溫環境和室內的低溫環境中往返, 機體忽熱忽冷調節不過來, 就很容易患上暑濕感冒。 大熱天人們在室外行走時, 皮膚上的汗腺大開, 突然進入到十幾二十攝氏度的空調環境中, 這時體內的暑熱還沒來得及排完, 寒氣就突然襲來, 很容易出現各種不適和病癥。 另外, 過于貪戀冰冷食物會引起的腸胃不適, 長期吹電風扇、洗冷水澡來降溫, 都易引發暑濕感冒和各種毛病。 這些都是暑濕引起的健康問題, 也是不同程度中暑的表現。

防暑祛濕:藿香正氣液最適用

現在生活好了, 曝曬中暑已經大大減少, 然而吹空調, 吹電風扇, 吃冷飲等人工過度降溫方式, 導致暑、寒、濕等多種邪氣傷人, 出現暑熱頭暈、熱傷風、腸胃不適等多種疾病的人卻越來越多。 從中醫來講, 這些人群多是“內濕外熱”的病理癥狀,

所以用傳統的藿香正氣制劑如太極藿香正氣液來解暑, 就再合適不過了。 太極藿香正氣液是運用藿香、厚樸等具備揮發、升騰作用的藥物, 通過中藥芳香療法, 把人體中暑后“內濕外熱”的封閉病理體系打開, 揮散掉體內的濕氣、抵御體外的熱氣, 這樣五臟六腑的運行功能就能恢復正常, 人體就可正常排汗了, 中暑癥狀也就很快消失。 需要提醒的是, 藿香劑型很多, 液體制劑液起效最快, 對治療暑熱疾病更合適。 而且“液”不含有酒精, 對人群沒有限制, 男女老幼皆宜, 開車也不會酒駕。

三伏養生:扶陽去火, 多酸多甘

夏令三伏, 陽氣旺盛, 此時人體為了順應天時處于"陽盛于外而虛于內"的境地, 汗液增多, 暑氣逼人, 常常導致人體陽氣宣發太過而出現體內陽氣匱乏的夏令體質特征,

此時如果因為防暑降溫而過度貪涼易致內寒過甚, 以至于體內陽氣更衰。

另外, 夏季暑濕對脾非常不利, 所以夏季應適當多吃一些味甘、酸宜脾的食物, 如山藥、薏米、菠蘿、西瓜等;炎熱的天氣還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 表現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 因此, “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夏日去火的食物, 上佳選擇有綠豆、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食物;同時, 牛奶營養全, 可以溫脾、補水、滋陰, 也是夏季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