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嬰兒退黃疸的方法有哪些

嬰兒出現黃疸的症狀是非常常見的, 很多的原因都是可以引發嬰兒的黃疸症狀的, 主要是因為什麼呢?下面就來瞭解一些嬰兒黃疸症狀吧, 嬰兒的黃疸症狀主要是表現為皮膚的黃染, 皮膚的黃染程度是可以衡量嚴重的程度的。

生理性黃疸

單純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 如新生兒膽紅素產生過多、肝臟不成熟、腸肝迴圈, 而導致膽紅素濃度增高、出現的黃疸, 臨床上稱為生理性黃疸。 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在第2~3天開始, 這時皮膚呈淺黃色, 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 尿稍黃但不染尿布, 孩子沒有什麼不適, 第4~5天最黃, 在第1~2星期消失, 檢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 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得較早、較高, 也持續較久。 嬰兒退黃疸的方法有哪些?

病理性黃疸

嬰兒退黃疸的方法有哪些?如果黃疸出現太早、上升得太快, 或持續的時日太久,

都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 造成的原因有母子血型不合(可以是ABO或Rh血型不合)、血腫塊、重症感染、蠶豆病造成的溶血、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以及代謝性疾病等。 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要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1、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2、足月兒黃疸時間超過2周, 早產兒超過3周, 並/或黃疸進行性加重。

3、黃疸較深, 連同足底、手心的皮膚也發黃。

4、皮膚呈黃綠色, 伴大便色澤變淡或呈灰白色如油灰狀、同時小便深黃。

5、生理性黃疸消退後, 又重新出現皮膚黃染。

6、在皮膚黃染期間, 嬰兒伴有拒奶、少哭、多睡、嘔吐、腹瀉、兩眼凝視、尖聲哭叫以及抽搐等異常情況。

母乳性黃疸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 黃疸可能會持續較久, 或在生理性黃疸減輕後又加重。

其中機理還不完全清楚, 如果是因喝母奶引起的黃疸, 暫停母奶2~3天, 黃疸會很快降低。 黃疸降低後繼續喂母奶, 黃疸可能會稍微升高, 但無須因此而停喂母乳。 目前尚無文獻報導母乳引起的黃疸會傷害到寶寶。

嬰兒退黃疸的方法

1、生理性黃疸是一種生理現象, 孩子沒有什麼不舒服, 因此發現黃疸不必著急。 但是, 吃奶不好、饑餓及便秘可能使生理性黃疽加重延長。

2、合併炎症等各種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黃疸加重或延長, 應注意觀察小兒有無疾病的徵象, 如發燒、嘔吐、精神萎靡等。

3、母乳餵養時要有心理準備, 寶寶出現黃疸的時間可能會較久。 若實在擔心黃疸偏高, 可以停喂母乳2~3天, 黃疸會很快下降, 以後仍可繼續喂哺母乳。

4、懷疑病理性黃疸時, 應及時送孩子去醫院診治。

嬰兒退黃疸的方法有哪些?嬰兒退黃疸的話一定要儘快, 不能夠拖延, 否則黃疸是會不斷加重的, 所以家長要讓自己的孩子及時到醫院治療, 治療好之後還要注意對黃疸症狀的預防, 注意孩子的日常飲食, 還有注意對孩子生活的護理, 家庭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