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很平常九種食物 掌管平衡養容顏

藥食同源、食療養生是中國老祖宗特有的養生智慧, 早在西元前5世紀, 周朝就有“食醫”一職, 專門掌管飲食營養保健。 以下是5位健康長壽的“國寶級”中醫們平常愛吃又保養身體的食物。

1、蓮藕

蓮藕是獲得最多國寶級中醫師青睞, 同時也是歷代醫家推崇的養生食物。 蓮藕生食可清熱、止血、散瘀, 適用於經常口乾舌燥和火氣大的人。 中醫著名的五汁飲(梨汁、荸薺汁、鮮蘆根汁、麥冬汁、藕汁共同組成), 正是用來去除體內火氣、消渴除煩、滋陰潤肺, 可以迅速補充體力。 生藕並有清肺止血效果, 早期常用來治療肺結核;且對於經常流鼻血的人, 也有止血效果。 營養師許雲卿懷孕時常不明原因流鼻血, 直到中醫師建議她喝甘蔗汁和蓮藕汁, 症狀才獲得改善。 對情緒不穩定、焦慮、失眠或神經緊張, 生藕汁也有安神作用。 但生藕有類似收縮血管效果, 如有婦女痛經、經期不順或手腳冰冷的人,

不建議經常吃;產後需等惡露排淨再用。
■ 貼心提醒:

◎蓮藕屬澱粉類,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蓮藕含高纖, 會促進腸蠕動, 建議有潰瘍、脹氣和大腸激躁症的人不要吃多。

2、燕麥

近來當紅的健康食品燕麥, 可降低血壓和膽固醇, 有家族遺傳性高血壓的中醫師巫水生, 天天當午餐吃。 有“中醫大掌櫃”稱謂的百歲人瑞陳立夫, 每日必有一餐燕麥片, 裡頭混合黑木耳、蘑菇、香菇和芹菜, 用來維持血壓和血糖穩定。 燕麥含水溶性纖維β聚葡萄糖(葡萄糖聚合物, 吃起來黏黏的膠狀物質)可增加膽固醇代謝, 很適合高血脂的人。 燕麥的營養價值在麩皮上, 麩皮含豐富維生素B群, 有助胎兒發展, 孕婦可以多吃;燕麥的維生素E則可增加記憶力;葉酸、礦物質及鐵質,

可抗癌、預防貧血並幫助傷口癒合。
■ 貼心提醒:燕麥屬於高纖食物, 脹氣及對麩質過敏的人不適合吃。 美容養顏選內調, 從本質上提亮膚色>>>>>

3、黑芝麻

愛運動的中醫師董延齡, 每天早晨必吃一碗黑芝麻麥片。 黑芝麻在中醫裡有健腦烏髮的養血功效,

很適合大量消耗體力的人。 現代科學證實, 黑芝麻中含有九成不飽和脂肪酸及亞麻油酸, 是很好的護心食物。 其中芝麻素可預防皮膚癌、降低膽固醇, 對肝臟及腦神經具有保健效果。 但專家建議一定要咬破或碾碎吃, 不然芝麻素無法被身體消化吸收。
■ 貼心提醒:黑芝麻在中醫裡屬發物, 有些人吃了會產生疹子或引發舊疾, 若有這類體質的人要忌口。

4、白木耳、蓮子

白木耳蓮子湯含大量膠質並可安定心神, 有美白回春功效。 經常相邀朋友學生吃飯, 中醫師姜通的紅潤氣色總讓人羡慕, 女兒為他花費三、四個小時燉煮到軟爛的銀耳蓮子湯, 功不可沒。 白木耳含膠質、多醣體和果膠, 可潤腸通便、降低膽固醇。

以中醫來說, 白木耳有潤肺生津效果, 可緩解秋天的燥咳, 所以有“平民燕窩”之稱。 蓮子健脾胃、清心安神, 是很好的養肝食物。

■ 貼心提醒:蓮子屬澱粉類, 糖尿病患者要適量攝取。 另外, 脹氣、大便幹的人, 也不要吃太多。

5、空心菜

空心菜又稱甕菜, 屬於生命力頑強的爬藤類植物, 無論水耕或土耕都容易栽種, 一年四季皆可見, 但以夏季空心菜盛產, 品質最好。 空心菜的鹼性會降低腸內酸度, 幫助好菌生長;空心菜含大量纖維質(每百公克有0.8公克), 可降低膽固醇, 且含鐵量比紅鳳菜和高麗菜高。

■ 貼心提醒:

◎空心菜性味偏寒, 體虛者不適合多吃。 ◎纖維含量高, 剛開完刀或剛排氣的人, 不適合吃。 ◎空心菜會影響中藥補養藥物,

如黃耆、人參、當歸、川芎、何首烏的效果, 如服用以上中藥, 宜錯開2~3小時後再吃空心菜。  氣色暗沉內調外養, 雙重保險讓肌膚更健康>>>>>

6、白蘿蔔

美國人說:“一天一顆蘋果, 醫生遠離我。 ”中國人則靠冬天的白蘿蔔強身保健, 俗諺:“冬吃蘿蔔夏吃姜, 不勞醫生開藥方。 ”白蘿蔔具多種養生價值。不但屬於抗癌明星十字花科類,且維生素C豐富,是蘋果和梨子的10倍。日本研究發現,白蘿蔔是唯一含80多種MTBI芥末油成分(蘿蔔愈辛辣含量愈高)的蔬菜,具有防癌效果。以中醫而言,白蘿蔔生食可止渴、清熱,並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有“小人參”美稱。營養師許雲卿舉例說,日本人在便當中加入黃蘿蔔、廣東人在三寶飯中加入醃蘿蔔,都有幫助消化的效用。白蘿蔔熟食則利尿消腫脹,並可幫助排便。尤其臺灣高山蘿蔔水分多,如同水梨一樣甘美多汁,是冬天不宜錯過的養生食材。蘿蔔如何煮較入味?可參考日本人的做法:將白蘿蔔事先切塊放旁邊風乾一下,待蘿蔔表面毛細孔張開後,再放入湯裡。

■ 貼心提醒:

◎吃中藥可以吃白蘿蔔,但服用補氣的人參和高麗參時,要避開白蘿蔔,以免補氣效果減半。◎因白蘿蔔較寒,胃潰瘍、先兆性流產和經期不順的人,勿過量生食白蘿蔔。

7、甘蔗

甘蔗味甘平,具有解熱、利尿和滋養功效,生飲甘蔗汁可清熱助消化,凡是口幹舌躁、反胃嘔吐、消化不良和發熱退燒皆可使用,有“天然複脈湯”的稱呼。唐朝詩人王維曾如此形容:“飽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唐朝的官宦人家,早已懂得用甘蔗汁來緩解腸胃飽脹不適。烤過的甘蔗打汁,則有補脾益氣、滋養保健功效。烤甘蔗汁不但可用來治療咳嗽,以營養學來看,甘蔗汁的葡萄糖和果糖容易吸收,可直接化為能量來源,適合消化功能差、需要迅速補充能量的人。

■ 貼心提醒:

◎甘蔗糖分高,中醫認為甜食會生痰,痰多的人不適合生飲甘蔗汁。◎甘蔗熱量高,每100克(3節)=64卡,糖尿病患者、代謝異常及血脂高要小心飲用。補血養陰,滋潤養顏,選對專業產品也可有效去除歲月問題>>>>>

8、米

來自廣東客家鄉的中醫師易權衡,六十多年來餐餐固定一碗白米飯來維持體態,他認為白米營養均衡,足以應付身體所需。中醫認為白米可以“強身好氣色”,以現代科學來看,米飯含有足夠的醣類和蛋白質,能夠提供能量來源,且蛋白質吸收率是所有穀類中最高的。白米中並有其他多種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及鐵等,“只吃白米仍可維持基本營養需求,所以成為中國主食,”營養師許雲卿強調。尤其白米和黃豆一起煮成黃豆飯,兩者營養素互補,可提供豐富的離胺酸,幫助傷口修復,很適合病後復原的人食用。洗米煮飯時運用些小技巧,可讓營養保留更完整。白米的麩皮含有維生素B群,要小心清洗:洗米時以掏洗畫圓圈的方式,清洗2~3次即可,洗好後立即烹煮。煮飯時建議用溫開水(水煮開後放冷至60℃,因生水中含氯,會破壞維生素B1),米中澱粉質吸收溫水後會糊化,一則可減少15~20分鐘的煮飯時間;二則不易破壞營養成分,許雲卿解釋。然而,白米纖維含量低,不易有飽足感,建議可搭配2~3種五穀雜糧如燕麥、糙米(需先泡水)等一起煮,口感及軟硬度跟白米飯差不多,一般人較易接受。

■ 貼心提醒:白米屬於澱粉類,建議糖尿病患者要按照份量吃,一餐一碗白飯為宜。若有其他五穀雜糧搭配,如地瓜或馬鈴薯,米飯分量要再減少。

9、魚

魚類蛋白質利用率高、消化率達九成,容易消化吸收,適合老人、小孩或腸胃剛恢復的人。經常為中醫發聲的巫水生喜歡吃魚,他會選擇藥物殘留較少的深海魚,以清蒸或煮來烹調。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究發現,魚類經過烘烤和水煮,能提升Omega-3脂肪酸效益;搭配低鈉醬油和豆腐,更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 貼心提醒:魚類雖含有優質脂肪酸,但中醫認為,海鮮容易引起過敏,仍要適量攝取。歲月遺留長斑、暗黃、皺紋等問題,選對療方徹底根除>>>>>

”白蘿蔔具多種養生價值。不但屬於抗癌明星十字花科類,且維生素C豐富,是蘋果和梨子的10倍。日本研究發現,白蘿蔔是唯一含80多種MTBI芥末油成分(蘿蔔愈辛辣含量愈高)的蔬菜,具有防癌效果。以中醫而言,白蘿蔔生食可止渴、清熱,並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有“小人參”美稱。營養師許雲卿舉例說,日本人在便當中加入黃蘿蔔、廣東人在三寶飯中加入醃蘿蔔,都有幫助消化的效用。白蘿蔔熟食則利尿消腫脹,並可幫助排便。尤其臺灣高山蘿蔔水分多,如同水梨一樣甘美多汁,是冬天不宜錯過的養生食材。蘿蔔如何煮較入味?可參考日本人的做法:將白蘿蔔事先切塊放旁邊風乾一下,待蘿蔔表面毛細孔張開後,再放入湯裡。

■ 貼心提醒:

◎吃中藥可以吃白蘿蔔,但服用補氣的人參和高麗參時,要避開白蘿蔔,以免補氣效果減半。◎因白蘿蔔較寒,胃潰瘍、先兆性流產和經期不順的人,勿過量生食白蘿蔔。

7、甘蔗

甘蔗味甘平,具有解熱、利尿和滋養功效,生飲甘蔗汁可清熱助消化,凡是口幹舌躁、反胃嘔吐、消化不良和發熱退燒皆可使用,有“天然複脈湯”的稱呼。唐朝詩人王維曾如此形容:“飽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唐朝的官宦人家,早已懂得用甘蔗汁來緩解腸胃飽脹不適。烤過的甘蔗打汁,則有補脾益氣、滋養保健功效。烤甘蔗汁不但可用來治療咳嗽,以營養學來看,甘蔗汁的葡萄糖和果糖容易吸收,可直接化為能量來源,適合消化功能差、需要迅速補充能量的人。

■ 貼心提醒:

◎甘蔗糖分高,中醫認為甜食會生痰,痰多的人不適合生飲甘蔗汁。◎甘蔗熱量高,每100克(3節)=64卡,糖尿病患者、代謝異常及血脂高要小心飲用。補血養陰,滋潤養顏,選對專業產品也可有效去除歲月問題>>>>>

8、米

來自廣東客家鄉的中醫師易權衡,六十多年來餐餐固定一碗白米飯來維持體態,他認為白米營養均衡,足以應付身體所需。中醫認為白米可以“強身好氣色”,以現代科學來看,米飯含有足夠的醣類和蛋白質,能夠提供能量來源,且蛋白質吸收率是所有穀類中最高的。白米中並有其他多種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及鐵等,“只吃白米仍可維持基本營養需求,所以成為中國主食,”營養師許雲卿強調。尤其白米和黃豆一起煮成黃豆飯,兩者營養素互補,可提供豐富的離胺酸,幫助傷口修復,很適合病後復原的人食用。洗米煮飯時運用些小技巧,可讓營養保留更完整。白米的麩皮含有維生素B群,要小心清洗:洗米時以掏洗畫圓圈的方式,清洗2~3次即可,洗好後立即烹煮。煮飯時建議用溫開水(水煮開後放冷至60℃,因生水中含氯,會破壞維生素B1),米中澱粉質吸收溫水後會糊化,一則可減少15~20分鐘的煮飯時間;二則不易破壞營養成分,許雲卿解釋。然而,白米纖維含量低,不易有飽足感,建議可搭配2~3種五穀雜糧如燕麥、糙米(需先泡水)等一起煮,口感及軟硬度跟白米飯差不多,一般人較易接受。

■ 貼心提醒:白米屬於澱粉類,建議糖尿病患者要按照份量吃,一餐一碗白飯為宜。若有其他五穀雜糧搭配,如地瓜或馬鈴薯,米飯分量要再減少。

9、魚

魚類蛋白質利用率高、消化率達九成,容易消化吸收,適合老人、小孩或腸胃剛恢復的人。經常為中醫發聲的巫水生喜歡吃魚,他會選擇藥物殘留較少的深海魚,以清蒸或煮來烹調。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究發現,魚類經過烘烤和水煮,能提升Omega-3脂肪酸效益;搭配低鈉醬油和豆腐,更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 貼心提醒:魚類雖含有優質脂肪酸,但中醫認為,海鮮容易引起過敏,仍要適量攝取。歲月遺留長斑、暗黃、皺紋等問題,選對療方徹底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