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秋季乾燥當潤燥 五款經典養生湯

【導讀】懂得養生的人都知道, 秋季乾燥需要潤補, 而養生湯就是最佳的潤補工具。 養生湯種類繁多, 哪些才是最佳的選擇呢?毫無疑問, 那當然要飲用最經典的5款湯品啦!

推薦一:霸王花海底椰豬骨湯

材料:豬小排350克, 霸王花5克, 海底椰15克, 幹百合20克, 玉竹20克, 黑木耳3克, 紅棗幹20克, 蔥、薑適量, 食鹽、水適量。

做法:

1、將準備好的霸王花、海底椰、百合、玉竹、紅棗洗淨後浸泡, 木耳提前1-2小時泡發並去蒂, 蔥切蔥段, 姜切薑片, 豬小排切塊備用;鍋中放水, 加入蔥段與生薑, 水沸後下入豬小排飛水, 將血水煮出後撈出豬小排瀝幹水分備用。

2、將除百合紅棗外的食材放入燉鍋中, 加適量水直至淹沒所有的食材, 水可適量多放些, 開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燉煮一個半小時;燉一個半小時後, 加入百合與紅棗, 繼續加蓋燉煮半小時後關火, 按照口味加速少許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霸王花可清熱潤肺,

止咳化痰。 中醫認為霸王花具有清熱痰、除積熱、止氣痛、理痰火的功效, 因此, 劍花煲湯具有清心潤肺、清暑解熱、除痰止咳的作用。

推薦二:白菜幹茶樹菇湯

材料:白菜幹、茶樹菇各30克, 扁豆、薏米各20克, 雞骨架200克, 蜜棗2個, 薑3片。

做法:

1、白菜乾洗淨後浸泡20分鐘,

茶樹菇洗淨稍浸泡, 雞骨架用開水焯兩分鐘, 扁豆和薏米洗淨。

2、之後將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燉盅或者瓦煲內煲, 加入2000毫升清水, 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小時, 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白菜幹是白菜曬乾而成, 具有消燥除熱、通利腸胃、下氣消食的作用;茶樹菇具有補腎滋陰、健脾胃、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人體防病能力的功效;扁豆和薏米都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 此湯能清肝潤肺, 健脾祛濕, 湯味清香鮮美。

推薦三:無花果瘦肉湯

材料:瘦肉70g、南杏仁8g、北杏仁8g、蜜棗1顆、無花果25g。 枸杞少許、薑4片。 鹽少許。

做法:

1、瘦肉洗淨、切丁;鍋中燒水, 水沸騰後放入瘦肉丁焯燙;肉丁變色後即可撈出, 洗去浮沫;將出去枸杞的所有材料放入湯煲中。

2、加入足量水, 大火煮開後, 轉小火煲2小時左右;加入洗淨的枸杞, 繼續煮5分鐘後關火;根據個人口味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味道甘美的無花果, 加上蜜棗、南北杏一起煲煮, 可以將每一種食材的功效都發揮到極致。 這款經過兩個小時熬制的靚湯, 具有促進食欲和鎮咳止痰的作用,

此外, 此湯還具有清甜潤肺、清熱消腫的功效, 特別適宜咽喉腫痛的朋友飲用。

推薦四: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材料:鮮白茅根200克, 雪梨2個, 豬肺1副, 陳皮5克。

做法:

1、豬肺洗淨切塊, 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 撈起沖洗乾淨;雪梨切塊, 去心和核;白茅根切短。

2、陳皮用水浸軟, 與豬肺、雪梨、白茅根一齊煲, 用文火煲2小時即可。

功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涼血、助消化。 用於冬季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 或乾咳無痰, 或痰中帶血、痰稠黃濃、喉痛、聲音嘶啞、唇舌乾燥、便秘。 又適宜肝炎、肝硬化、氣管炎及肺炎患者飲用。

推薦五:太子參無花果瘦肉湯

材料:太子參20克(中藥店有售)、無花果50克、蜜棗2個、豬瘦肉400克、生薑3片。

做法:

1、太子參、無花果洗淨,稍浸泡,豬瘦肉洗淨,整塊不用刀切。然後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

2、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豬瘦肉可撈起拌入醬油佐餐用。

功效:太子參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功效。由於其性味平和,不燥不熱,廣泛用於方劑和飲食療法上,常用於脾虛體倦,食欲不振,肺燥乾咳,病後體虛。再配以潤肺、健脾、補益的無花果煲豬瘦肉,還可用於脾胃虛弱,食難消化,或消化不良。

推薦五:太子參無花果瘦肉湯

材料:太子參20克(中藥店有售)、無花果50克、蜜棗2個、豬瘦肉400克、生薑3片。

做法:

1、太子參、無花果洗淨,稍浸泡,豬瘦肉洗淨,整塊不用刀切。然後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

2、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豬瘦肉可撈起拌入醬油佐餐用。

功效:太子參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功效。由於其性味平和,不燥不熱,廣泛用於方劑和飲食療法上,常用於脾虛體倦,食欲不振,肺燥乾咳,病後體虛。再配以潤肺、健脾、補益的無花果煲豬瘦肉,還可用於脾胃虛弱,食難消化,或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