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身體不對稱暗示疾病?我敢打賭你沒自查過……

對稱的事物給人一種“安靜”的嚴肅感, 蘊含著平衡、穩定之美。 人體也是如此, 幾乎處處對稱。

當你偶然的發現, 身體上某些部位出現了不對稱時,

很可能是疾病的信號了。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 帶你自查身體不對稱部位, 揪出隱藏的疾病“馬腳”。

受訪專家:

解放軍第252醫院關節外科主任 王振虎

北京電力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周國平

北京電力醫院眼科主任 段文靜

1

大小眼

突然發現眼睛一大一小、眯眯眼, 考慮是否患上了上眼瞼下垂。

上瞼下垂的後天性成因可能有外傷、病毒感染、重症肌無力、糖尿病、腦幹病變等。

糖尿病可引起動眼神經麻痹, 患者往往突然出現一側眼瞼下垂, 發病前有患側眼眶上方疼痛、看東西重影等先兆, 瞳孔基本正常。

重症肌無力則是緩慢發生的眼瞼下垂, 從一隻眼再到另一隻眼, 早晨輕, 晚上重, 一天內有明顯波動。

腦幹病變的表現是一側眼瞼下垂, 瞳孔散大, 另一側上下肢麻木無力, 可危及生命。 一旦發現雙眼不等大, 就要及時就診。

2

嘴角歪

嘴角歪斜最常見的原因有中風、面神經炎等。

面神經炎又稱面癱, 大多與病毒感染、吹冷風後面部受涼有關。

患者一般會出現嘴歪、眼睛無法閉合等面肌癱瘓症狀, 可能有高低眉, 嚴重時有刷牙漏水的症狀。

經過及時治療, 20天左右基本可以恢復。 後期要注意保暖, 防止冷風再度刺激面神經, 同時注意休養, 避免勞累。

如果是中風引起的嘴角歪斜, 多伴有說話不清, 一側肢體麻木、軟弱無力,

一側或雙側視力喪失或模糊、視物旋轉。 此時要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 將病人送往有溶栓能力的醫院。

3

高低肩

高低肩的原因有很多, 可能是天生骨骼發育不良, 但更多的是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比如長期伏案工作、坐姿不良, 經常背單肩包、單肩負重等。

愛背單肩包的女性, 走路時為了防止包帶下滑, 總時不時下意識地抬高一側肩膀, 使得兩側肩膀受力不同。

受力一方的斜方肌處於緊繃收縮狀態, 時間一長自然就造成了高低肩, 時間長了甚至可能誘發脊柱側彎。

教你幾種方式,

輕鬆自查:

請親人或者好朋友幫忙觀察, 在雙肩放鬆自然下垂時, 是否一肩高一肩低。

自己光腳站立, 對鏡子查看, 兩肩是否等高。

彎腰, 雙手自然下垂, 觸摸並對比兩側背部、腰部是否有隆起。

用中指和食指沿脊柱兩側向下滑, 看能否劃出直線。

建議

如果患有高低肩, 首先要端正坐姿, 還要注意使用雙肩包, 禁止背單肩挎包, 情況嚴重的人要到骨科就診。

平時還要進行繞肩練習, 動作要領如下:

坐姿或直立位,雙手輕放於雙肩,雙肘儘量上提、外旋,並向後繞肩,回到起始位;重複5~10次,換方向重複。

4

長短腿

有的人雙腿一長一短,症狀通常會首先出現在短的一側,可能病症有:足底筋膜炎、內側脛骨應力綜合征、髕骨關節綜合征、髂脛束綜合征等。

正常人雙下肢相差1~2釐米相對比較普遍,如果不影響生活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超過這一範圍者則會出現跛行現象,長期如此會導致骨盆傾斜、脊椎側彎,單腿出現靜脈曲張,髖關節疼痛,容易摔跤或足踝扭傷,站立或走路時腰酸背痛。

右腿短會導致走路姿勢容易壓迫到腹腔,產生腸胃、消化系統不適的困擾。

左腿短會壓迫到胸腔,擠壓心肺,引發呼吸困難等困擾。

判斷長短腿有幾個簡單方法,可以一試:

單側的鞋子磨損更為嚴重。

閉眼走路容易偏向一側。

單側肩膀下垂,骨盆不等高。

建議

嚴重時要及時就醫,查明病因後科學治療,還可以用矯形鞋墊矯正。

還可以運動,維持髖關節周圍肌群平衡,做法如下:

側臥,手支撐頭部,下方的腿屈髖屈膝,上方的腿直線上抬,保持骨盆穩定,每組15次,每天至少做3組。▲(生命時報記者 張傑)

坐姿或直立位,雙手輕放於雙肩,雙肘儘量上提、外旋,並向後繞肩,回到起始位;重複5~10次,換方向重複。

4

長短腿

有的人雙腿一長一短,症狀通常會首先出現在短的一側,可能病症有:足底筋膜炎、內側脛骨應力綜合征、髕骨關節綜合征、髂脛束綜合征等。

正常人雙下肢相差1~2釐米相對比較普遍,如果不影響生活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超過這一範圍者則會出現跛行現象,長期如此會導致骨盆傾斜、脊椎側彎,單腿出現靜脈曲張,髖關節疼痛,容易摔跤或足踝扭傷,站立或走路時腰酸背痛。

右腿短會導致走路姿勢容易壓迫到腹腔,產生腸胃、消化系統不適的困擾。

左腿短會壓迫到胸腔,擠壓心肺,引發呼吸困難等困擾。

判斷長短腿有幾個簡單方法,可以一試:

單側的鞋子磨損更為嚴重。

閉眼走路容易偏向一側。

單側肩膀下垂,骨盆不等高。

建議

嚴重時要及時就醫,查明病因後科學治療,還可以用矯形鞋墊矯正。

還可以運動,維持髖關節周圍肌群平衡,做法如下:

側臥,手支撐頭部,下方的腿屈髖屈膝,上方的腿直線上抬,保持骨盆穩定,每組15次,每天至少做3組。▲(生命時報記者 張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