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別讓腳踝扭傷轉慢性

最新的研究證據顯示, 慢性踝扭傷不僅會帶來局部的疼痛不適和運動受限, 還會帶來大腦對於踝關節, 甚至下肢運動控制的改變, 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健側下肢的運動。

踝關節是連接雙腳與身體的第一個關節。 每一次奔跑, 每一次跳躍, 每一個轉身的過程, 我們的踝關節都承受著巨大的衝擊力或扭轉, 維繫著我們姿勢的穩定性和運動的靈活性。 在我們奔跑、跳躍、上下樓梯等活動中, 都存在著讓腳踝受傷的隱患。 因為踝關節周圍的韌帶和即將受到強力的拉扯或扭轉, 超出了關節的正常活動範圍,

就很有可能造成韌帶部分或完全撕裂, 甚至是肌肉拉傷。 走路不小心踩到石頭上, 下樓梯踏空, 跳起後落地不穩, 腳踝扭傷也有可能發生。

踝關節外側扭傷是運動中最常見的下肢肌肉骨骼系統損傷。 有資料顯示, 每年有200萬人會出現踝扭傷。 而踝扭傷後很大一部分人會經歷踝關節的疼痛、腫脹和功能活動受限。 踝扭傷急性期時, 可用“POLICE”原則急性處理。 “POLICE”的含義是:保護(Protect), 適當負重(Optimal Loading), 冰敷(Ice), 加壓包紮(Compression), 抬高患肢(Elevation)。 24個小時內一定要冷敷, 改善血液和淋巴液迴圈, 有利於患處瘀血和滲出液的吸收。 切忌剛扭傷就馬上用酒精、紅花油或者膏藥。

腳踝外部疼痛、腫脹等急性期症狀, 雖然短時間內消失, 仍有約70%的患者會出現其他問題, 且長期持續。

其中包括踝關節運動不穩、感覺異常、雙側運動不對稱和慢性的骨性關節炎等。

星形偏移平衡測試/訓練是目前國際上適用比較廣泛的平衡功能測試和訓練。 其測試結果擁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首先, 使用膠帶/彩條在地面上粘貼出一個星形圖案, 將一側足跟放在彩條交匯中心, 雙手叉腰, 嘗試用另一隻腳的腳尖碰觸各個角度的彩條最遠端後返回。 訓練者在此過程中始終保證姿勢平衡, 並記錄下能夠觸碰的最大距離。 如果在某些角度方向維持不了平衡, 觸碰距離過短, 則提示在該方向上的運動控制及姿勢控制較弱, 需進行強化訓練。 (夏楠 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