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果中食療佳品 理氣妙藥佛手

佛手不僅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而且具有珍貴的藥用價值。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佛手氣味辛, 溫無毒;主治下氣, 除心頭痰水;煮酒飲, 治痰多咳漱;煮湯, 治心下氣痛。 ”佛手全身都是寶, 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藥, 性味辛、甘、苦、溫、無毒, 入肝、脾、胃、肺經, 有疏肝解鬱、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的功效, 常用于肝鬱氣滯、脾胃氣滯和痰濕壅肺等證。 藥理研究表明, 佛手主要含檸檬油素等香豆精類, 尚含黃酮苷、橙皮苷、有機酸、揮發油等, 對腸道平滑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對乙醯膽鹼引起的十二指腸痙攣有明顯的解痙作用,

可擴張冠狀血管, 增加冠脈的血流量, 減緩心率和降低血壓。 下面介紹幾款佛手常用食療方, 供參考。

1.佛手10克, 大米50克, 冰糖適量。 將佛手洗淨, 水煎取汁, 加大米、冰糖一起煮粥即可。 具有健脾養胃、理氣止痛的作用。 適用於年老胃弱、胸悶氣滯、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噯氣嘔吐等。

2.鮮佛手10克, 加生薑6克, 水煎去渣, 加白砂糖溫服, 每日1次, 治療痰濕咳嗽。

3.佛手15克, 藿香9克, 姜皮3克, 水煎服用, 治療哮喘。

4.佛手10克, 青皮9克, 川楝子6克, 水煎服, 早晚各一次。 用於肝氣鬱結、胃腹疼痛等。

5.佛手20克與豬小腸適量共燉, 食肉飲湯, 用治白帶過多。

6.佛手30克洗淨, 清水潤透, 切片或丁, 放瓶中, 加低度優質白酒500毫升, 密閉, 泡10日後飲用, 每次15毫升, 可治慢性胃炎、胃腹寒痛。

7.佛手30克, 丹參15克, 麻黃0.5克, 杏仁15克, 五味子3克, 細辛3克, 六神曲15克, 炙甘草3克。 先用武火將藥燒開, 再文火煎10分鐘, 每次量約200毫升。 趁溫服用。 每日1服,

日煎2次。 具有理氣寬胸、化痰平咳功效, 適應於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

8.佛手片適量, 用開水沖泡, 代茶飲, 有舒肝理脾、和胃定痛功效。 適應於慢性胃炎、肝腫大、慢性腸炎、消化功能低下等。

9.佛手片10克, 黃柏6克, 六神曲10克, 紅花6克, 赤茯苓10克, 茵陳20克, 每日一劑。 主治黃疸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