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幹尤魚怎麼做好吃

魷魚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 尤其是烤魷魚路邊小販處到處可見, 由於不光好吃, 味道鮮美, 而且具有蛋白質氨基酸以及其他微量元素, 營養價值豐富, 魷魚不光可以烤著吃, 而且可以做成魷魚幹另有一番滋味, 那麼魷魚幹怎麼做才好吃呢?接下來就為朋友們詳細介紹魷魚幹的做法。

魷魚幹

1、原料選擇:魷魚體表易發紅。 為保證成品品質, 原料必須迅速處理, 按魚體大小要分類加工, 並用海水洗淨體表汙物。

2、剖割:根據捕撈方法和魚體鮮度差異, 採用挑割法和剖腹法兩種。

俄羅斯人晾曬的魷魚幹

(1)挑割法。 左手緊握魚背, 魚頭向人身方向, 魚腹朝上使腹腔突起, 右手持刀(刀口朝上), 刀口尖部自突起的腹腔內伸入至魚尾末端約1~2釐米處, 刀尖鋒即向上頂挑一刀, 這時, 刀口應順腹腔正中心割開, 使二邊肉片對稱美觀。 挑割時刀尾尖部應緊貼腹腔內肉面,

嚴防刀尾撞破墨囊, 影響製品外觀。

(2)剖割法。 將魷魚頭部向外, 魚腹朝上置於木墊或魚臺上, 左手手心向上, 食、中指伸入魚腹腹腔內將腹面托起彈開, 右手持刀, 刀口向下朝腹腔中心向魚尾方向把肉面剖開。 其它要點同挑割法。 按上述兩法剖割後, 應隨手摘除墨囊。

3、頭部剖割:由於兩種剖割法的不同, 魚頭持放方向正好相反, 因此, 在頭部剖割的刀向也正好相反。 剖割時, 刀口對準頸端從水管中心向頭和肉腕中央剖切, 順手向左右兩眼邊分別各斜切一刀, 割破眼球, 排除眼液, 以利乾燥。 挑割法是把刀口拉後往頭部方向剖割;剖割法是把刀口推向頭部剖割。 4、摘除內臟:剖割好的魚體放於木板上, 由另一人攤開腹腔兩邊肉片, 用右手的拇、食、中指沿腹尾末端向頭部方向抓下全部內臟。 同時防止抓掉海螵蛸(俗稱軟骨)和嘴。

5、洗滌:將去除內臟的魚體置於海水中洗滌, 清除內面的汙物、粘液。 然後兩條肉面攤開對合疊起, 置於清潔的容器中瀝幹水分待出曬。 防止亂疊而引起肉面變紅。

6、乾燥:有吊曬法和簾曬法兩種。

(1)吊曬法:用1米長竹簽穿在魷魚尾端的兩塊肉鰭上, 魚頭向下, 每根竹簽串10條, 然後用繩子把竹簽綁掛在竹架上吊曬。 次日把曬過的魷魚從竹簽上卸下, 平放於曬具上繼續曬。 至4~5成幹時整型。 其方法是用兩手的拇、食、中三指撚拉肉面及肉腕,

使之平展對稱, 呈長三角形。 先整肉面, 後整肉腕, 兩條長觸腕整向一邊, 盡可能保持完整。 至7~8成幹止, 要邊整型邊翻曬5次左右。 不上霜粉者, 曬至足幹即可收藏。 要上霜粉的可按規格分等級後分別堆疊, 蓋上麻袋罨蒸。 繼續翻曬至足幹包裝進庫。 (2)簾曬法:即平鋪於竹簾上, 先曬魚背, 利於瀝水, 後翻曬腹肉。 整型翻曬工序同吊曬法。

雌魷魚(有粘附卵黃的)應挑選另行乾燥。

7、包裝與貯藏:成品幹後可分級包裝。 背長20釐米以上的為一級品, 14~20釐米的為二級品, 8~14釐米的為三級品。 包裝用簍, 內襯防潮物(如竹葉), 每10條成品背腹疊法一致, 用長觸腕當繩子紮成一小捆, 結頭夾在成品中間, 簍底一層背向下, 頭部向簍心,

環形排列, 依次疊裝至簍面, 最上層背要朝上, 覆蓋防潮物, 披上簍蓋紮牢。 標明產地、等級、淨重。 貯藏於通風乾燥的倉庫, 底層墊上貨架, 一般可保藏1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