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眩暈,反覆發作?巧吃“去痰抗眩粥”醒神

俗話説:“一夏無病三分虛”, 秋冬季節, 隨著氣溫降低, 早晚溫差加大, 有些人容易出現頭暈症狀;值得注意的是, 這種常常被人忽視的輕微頭暈,

可能正是中風、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病的先兆。

頭暈眼花 非老年人專利

從中醫辯證觀點, 眩暈的病位在頭竅, 主要與肝、脾、腎三髒的陰陽氣血偏盛偏衰有關, 發病原因不外乎情志失調、飲食所傷、失血過多和勞倦過度等, 故傳統中醫有“諸風掉眩,

皆屬於肝“、”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等說法。

尤其在進入深秋後, 寒冷會引起血管的痙攣, 誘發心絞痛或腦梗塞, 雖然目前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仍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 但近年來年輕族群的發病率正不斷提高, 使得眩暈防範與治療格外重要。

眩暈, 即頭暈眼花, 同時常伴胸悶嘔惡之症, 甚至天旋地轉。 預防眩暈發病, 首先要增強人體的正氣, 維持規律的作息與充足的睡眠。 平時適度的養生運動, 並且保持心情舒暢;飲食方面, 三餐定時定量, 切忌暴飲暴食, 並應戒除煙酒。

預防眩暈 4招不能忘

1.充足睡眠:季節交替, 睡眠品質容易下降, 而休息不夠是心腦血管疾病重要的誘因之一。 所以, 中午時最好適當休息, 以補充體力。

2.規律運動: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注意勞逸結合, 活動強度要適量, 時間不宜太長, 避免過量的鍛煉活動, 以減輕心臟負擔。

3.調適情志:情緒不要過分激動, 因情緒激動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而導致心臟負擔增加。 中醫觀點也認為「心主神明」。 內傷七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

4.飲食清淡:有眩暈症狀者, 秋冬進補宜清補, 建議症狀輕者應吃點梨、蜂蜜、芝麻等潤肺生津、養陰潤燥的食物即可緩解, 若症狀較重, 則需中藥調理。

另外, 藥膳食療如天麻、桑葉、菊花、枸杞、黃精、黃耆、何首烏、黑芝麻、核桃肉等, 可取少量煎湯代茶飲, 或與食材燉煮, 用於眩暈的改善與預防, 也有不錯的效果。

去痰抗眩粥:

食材:天麻3錢、半夏1錢、茯苓5錢、陳皮1.5錢、白術5錢、甘草1.5錢丶生薑1片, 大棗2枚, 熟地黃3錢, 枸杞子10克, 菊花1錢, 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中藥煎取濃汁, 與粳米煮粥。 另將白菊花用開水沏茶, 在粥欲熟時加入粥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