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晨起僵硬防類風濕關節炎

晨僵原是類風濕關節炎

今年49歲羅先生, 不久前突然出現多關節腫痛, 持續性隱痛。 特別讓羅先生納悶的是, 每天早晨醒來, 身體像是繃緊了的弓箭一樣動彈不得, 有時甚至持續一個小時以上。 起初羅先生以為身體受涼引起的, 天暖和了自然會恢復。 可是沒有想到, 有一天他發現自己的症狀越來越重, 甚至自己的雙腕變得和平時不大一樣了, 關節明顯突出腫大。 羅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醫院就診, 經診斷他患的是類風濕關節炎。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孫爾維教授介紹,

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早晨起床後, 手發僵、握拳困難, 活動後才好轉, 在醫學上稱這種現象為晨僵。 晨僵是類風濕關節炎非常突出的一個臨床表現。 出現晨僵的原因是由於在睡眠或運動減少時, 水腫液蓄積在炎性組織中, 使關節周圍組織腫脹所致。 病人活動後, 隨著肌肉的收縮, 水腫液被淋巴管和小靜脈吸收, 晨僵也隨之緩解。

吸煙勞累污染埋下禍根

資料顯示, 類風濕患者多發于30-50歲的中年女性, 我國患病率為0.32%-0.36%。 主要表現為對稱性、慢性、進行性關節炎, 一般常見的症狀除晨僵外, 還有關節腫脹, 繼而造成關節畸形或者強直, 最終使受損關節完全喪失功能。

孫爾維教授介紹,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 是由自身的免疫功能出現問題,

在風、寒、濕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誘發, 疾病的發展可造成關節的破壞和功能喪失。 導致類風濕關節炎加重的原因有很多, 吸煙、飲酒、作息不規律, 以及過度勞累, 均會引起免疫系統功能改變, 從而導致類風濕等疾病的發作。 同時, 環境污染、食品污染、電磁輻射、噪音等可使許多毒素淤積在人體內, 致使人體腎上腺功能障礙, 激素分泌減少或紊亂, 時間久了, 導致腎上腺器官廢用, 甚至葎縮, 易引發類風濕等疾病。 此外, 食物中的農藥、化肥, 可直接損害人體的免疫系統。

防止冷濕誘發發病

他介紹, 該病關鍵在於做好前期的預防工作。 大部分患者發病前或疾病復發前都有受涼、接觸冷水等病史, 這些因素在本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也就是說寒冷潮濕的氣候和環境可誘發加重病情, 應儘量避免。 要隨時留意氣象預報, 特別是在春夏之交、要注意防寒和防濕, 切忌風吹受寒或雨淋受濕, 要保持衣被乾燥, 及時更換或增減衣物。 注意勞逸結合, 如果過度勞累, 容易產生自身的免疫功能障礙。 加強鍛煉, 增強身體素質也是重要的預防措施。 此外, 還要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 精神刺激、過度悲傷、心情抑鬱是誘發和加重本病的原因之一。

名詞解釋

晨僵

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早晨起床後, 手發僵、握拳困難, 活動後才好轉, 在醫學上稱這種現象為晨僵

Tips

類風濕與風濕有何不同­

類風濕和風濕有某些相似之處, 如都有風、寒、濕外因及關節疼痛,

但兩者有本質的不同。

病因不同:風濕病多數應稱風濕性關節痛, 寒冷地區絕大部分是這類風濕病, 起病較急, 容易累及心臟、不破壞骨質、絕大多數可治癒;類風濕屬自身免疫病, 是全身性疾病, 是慢性進展性疾病, 治療較困難。

病理和症狀不同:風濕病是大關節遊走性疼痛, 伴紅腫, 發熱等症狀, 後期關節也不變形。 類風濕是小關節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起病隱匿, 類風濕初期手指、足趾小關節呈現對稱性腫脹, 後期關節變形。

治療原則不同:風濕病採用抗風濕西藥或中醫祛風散寒、活血化瘀藥常能速愈, 而類風濕用一般抗風濕中西藥不但不能治癒, 有時反而會越治越重, 需採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綜合治療,

延緩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