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概述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簡稱病竇綜合征。 是由於竇房結或其周圍組織原器質性病變導致竇房結衝動形成障礙, 或竇房結至心房衝動傳導障礙所致的多種心律失常和多種症狀的綜合病徵。 主要特徵為竇性心動過緩, 當合併快速性心律失常反復發作時稱為心動過緩--心動過速綜合征。

病因
特發性硬化-退行性變、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外科手術損傷, 高血壓等。 部分為家族性或原因不明。 病理改變主要為竇房結和心房纖維增生, 可伴有竇房結動脈的結內部分閉塞, 偶可累及房室交界處和分支。

症狀
起病隱襲, 進展緩慢, 有時被偶然發現。 如心、腦、胃腸及腎等臟器供血不足的症狀為主, 如乏力、胸痛、心悸、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易激動、反應遲鈍、尿多、食欲差等。 可持久或間歇發作。 出現高度竇房阻滯或竇性停搏時, 可發作短陣暈厥或黑朦。 偶可發生心絞痛、心力衰竭或休克等。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和心肌炎, 可引起暫時性竇房結功能不全, 急性期過去後多消失。

檢查
一、心電圖:①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 每分鐘少於50次。 ②竇性停搏和(或)竇房阻滯。 ③心動過緩與心動過速交替出現。 心動過緩為竇性心動過緩, 心動過速為室上性心動過速, 心房顫動或撲動。 ④慢性心房顫動在電複律後不能轉為竇性心律。 ⑤持久的緩慢的房室交界區性逸搏節律,

部分患者可合併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傳導阻滯。
二、竇房結功能測定:可對疑患者可選擇應用下述方法。
(一)運動和阿托品試驗:運動或靜注阿托品1.5-2mg, 注射後1、2、3、5、10、15、20分鐘分別描記心電圖或示波連續觀察, 如竇性心律不能增快到90次/分和(或)出現竇房阻滯、交界區性心律、室上性心動過速為陽性。 如竇性心律增快>90次/分為陰性, 多為迷走神經功能亢進, 有青光眼或明顯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
(二)經食道或直接心房調搏檢測竇房結功能:本法是病竇綜合征較可靠的診斷方法, 特別是結合藥物阻滯自主神經系統的影響, 更可提高敏感性。 經食道插入雙極起搏導管, 電極置入左房後面, 然後接人工心臟起搏器,
行快速起搏, 頻率由每分鐘90次、100次、120次, 逐漸增至每分鐘150次, 每次調搏持續1分鐘, 然後終止起搏, 並描記心電圖, 看竇房結經歷多長時間能溫醒並複跳, 自停止刺激起搏至恢復竇性P波的時間為竇房結恢復時間。 病竇綜合征者固有心率在80次/分以下(予阿托品2mg加心得安5mg靜注後測定), 竇房結恢復時間>1500m.s, 竇房傳導時間>180m.s。
(三)動態心電圖監測:可瞭解到最快和最慢心率、竇性停搏、竇房阻滯等心律失常表現。
(四)運動試驗:踏車或平板運動試驗時, 若運動後心率不能明顯增加, 提示竇房結功能不良。 但必須嚴密監護觀察, 以防發生意外。

治療
一、病因治療:首先應盡可能地明確病因, 如冠狀動脈明顯狹窄者可行經皮穿刺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

應用硝酸甘油等改善冠脈供血。 心肌炎則可用能量合劑、大劑量維生素C靜脈滴注或靜注。
二、藥物治療:對不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可試用阿托品, 麻黃素或異丙腎上腺素以提高心率。 煙醯胺600-1000mg溶於10%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靜滴每日1次, 避免使用減慢心率的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及鈣拮抗劑等。
中醫治療以補氣、溫陽、活血為主, 可用人參加灸甘草湯, 生脈散加四逆湯。
三、安裝按需型人工心臟起搏器:最好選用心房起搏(AAI)或頻率應答式起搏器, 在此基礎上用抗心律失常藥控制快速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