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老人防“骨松” 好多人做錯了

受訪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教授 吳文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實習生 歐陽美鍵 通訊員 靳婷

不少老年人因為骨質疏鬆、肌肉力量減退、關節活動度受限、身體變差等多種原因,

一旦摔倒很容易發生骨折。 廣東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教授吳文強調, 骨質疏鬆不只是平時的腰酸背痛而已, 一旦骨質疏鬆, 發生骨折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防治骨質疏鬆症的直接目的是抑制骨痛, 提高老年生活品質, 最終目的是預防第一次骨折。 但好多老人做錯了。 ”他說。

女絕經後5-10年, 男65-70歲易“骨松”

許多老年人錯誤地認為, 人老了, 骨頭脆了, 所以要吃鈣片來防治骨質疏鬆。 吳文教授指出, 其實不是這麼回事。 羅文教授介紹, 骨質疏鬆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骼疾病, 是人體衰老的表現。 女性在絕經以後5-10年, 男性在65-70歲一般都會出現骨質疏鬆。 但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

一般在30-35歲達到一生中所獲得的最高骨量, 稱為峰值骨量, 此後骨質就開始丟失。 而婦女有過一次脊椎骨折後, 再次發生脊椎骨折的危險增加11倍。 婦女有過一次或多次脊椎骨折, 第二年再次發生脊椎骨折的危險增加5.1倍。 吳文指出, 雖然預防骨折的措施中, 生活方式調整、規範治療和防止老人跌倒都非常關鍵, 但正確及時地防治骨質疏鬆更不可少。 只是, 很多老人在這方面存在著不少認識誤區。

防“骨松”=鈣劑+維生素D+抗骨質疏鬆藥

吳文強調, 老人若是想要正確預防骨質疏鬆, 首先就要走出常識誤區。 其次, 良好的骨骼健康和肌肉功能離不開充足的維生素D、鈣和蛋白質。 他指出, 預防骨質疏鬆嚴重患者的辦法是補充鈣劑+維生素D+抗骨質疏鬆藥。

從而達到有效降低骨質疏鬆導致的骨折風險的目的。

補鈣方面, 老人平時可以適當參加陽光充足的戶外活動;多吃富含鈣(如蝦皮、牛奶、豆類等)、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避免煙酒(每日飲酒量應當控制在標準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開胃酒120ml之內)。

維生素D主要來源於日光照射下的皮膚合成,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很少, 所以通過飲食攝取並不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由於大多數老年人日照不足、腎臟對維生素D的活化功能減退等原因, 維生素D通常需要額外補充。 特別對於已經患有骨質疏鬆的人群, 維生素D補充尤為重要。

吳文介紹, 維生素D主要形式包括維生素D2和D3。 2013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成人推薦攝入量為400單位(10μg)/d;65歲及以上老年人推薦攝入量為600單位(15 μg)/d;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2000單位(50μg)/d,

但不同的患者對於維生素D的補充劑量有所不同。 對於腸道吸收不好, 如腹瀉或吸收障礙的患者, 不適合口服普通維生素D。 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肌注維生素D, 不建議一年單次大劑量補充維生素D。

這些補鈣誤區你有嗎?專家教你弄清楚

1、補鈣會導致腎結石?

補鈣與腎結石沒有必然聯繫。 腎結石的發生受遺傳、環境、營養及尿鈣濃度等多因素影響。 目前, 推薦的常規補鈣劑量(600mg)不會增加腎結石發生的危險, 是安全的。

2、鈣補得越多越好?

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 每天需要攝800毫克的鈣。 過量補鈣並不能變成骨骼, 如果血液中鈣含量過高,

可導致高鈣血症, 並會引起併發症。

3、多喝骨頭湯能多補鈣?

實驗證明同量的牛奶中鈣含量遠遠高於骨頭湯。 同時, 骨頭湯裡的大量脂肪會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其他危害。 應注意飲食多樣化, 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質和咖啡因的食物。

4、喝礦泉水也可以補鈣, 真的嗎?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廣告吹噓添加礦物質的礦泉水可以補鈣。 專家指出, 這是行銷手段而已, 礦泉水中的鈣含量實在太少了, 根本起不到補鈣有效防“骨松”的作用。

T

IPS

哪些人易患

骨質疏鬆?

老年、女性、母系家族史、出生低體重、先天性(特發性骨質疏鬆)、低體重, 體形瘦小、藥物 (皮質激素、甲狀腺激素等) 、雌激素低下(閉經和早絕經)、吸煙, 過度飲酒、咖啡、濃茶等、體力活動缺乏、飲食中鈣缺乏、維生素D缺乏、婦女過早絕經、患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甲亢、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