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心血管病人“夏養”手冊

中醫提倡“冬補三九, 夏養三伏”。 由於心血管疾病冬季轉重, 急性發作頻繁, 使不少患者失去“冬補三九”的機會, 而夏天是大部分心血管病患者病情穩定的季節, 正是調理體質的大好時機, 因此必須抓住“夏養三伏”的機會。 尤其是心力衰竭患者, 大多有心臟氣、陽虛衰, 常於冬天發生急性加重, 更應在夏季進行中藥調理。 冠心病、高血壓患者通過夏天的中藥調理, 養心柔肝, 也可改善“心主血脈”的功能, 減輕冬天心絞痛的發作和血壓增高。

心血管系統疾病中有不少病症, 如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病等具有在冬季病情加重的現象,

而在夏天, 由於氣溫較高, 周圍血管擴張, 心血管負擔減輕而病情趨於穩定。 根據中醫理論, 人的五臟(心肝脾肺腎)與五行(火木土金水)相配, 並有相互生、克的關係。 心屬火, 其髒氣為陽中之陽;而夏季炎熱, 在四季中陽氣最盛, 有益於心之髒氣恢復, 故心臟的病變能在夏季轉輕。 而冬天在四季中陽氣最弱, 陰寒較盛, 易傷及心陽, 故病變加重。

因此, 心臟病人在治療中應充分利用夏天的季節優勢, 抓緊病情相對穩定的大好時機, 幫助心臟恢復陽氣。

一、夏宜補氣。 夏天氣溫高, 人的汗孔開泄, 每每汗出較多。 而“汗為心之液”、“氣隨液脫”, 心臟病人汗出較多則傷心氣, 如嚴重病變時大汗淋漓甚至會產生“大汗亡陽”的嚴重現象;而另一方面,

心臟病患者大多有心氣虛, 表現為動則出汗, 汗多則心氣更加受損。 因此, 在夏天, 尤其是三伏天內, 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人參或中藥以補益心氣對大部分心臟病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人參是補益心氣的最好藥物, 尤其是動動就要出汗的心臟病患者, 更應在夏天服用人參。 只要患者飲食基本正常, 舌苔正常(薄而乾淨), 均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人參有不同的品種, 一般來說以生曬參(即白參)為宜, 5年參即可。 劑量是每天5克, 切片, 隔水蒸服, 早晚各一次。 如果舌紅、苔少、口幹或大便較幹的人可選用西洋參, 也可酌情生曬參和西洋參一起服用;如有畏寒、大便較稀、四肢欠溫、舌質淡胖的, 則宜用紅參。
在感冒或有其他急性病症的時候, 宜停服。

二、夏宜養肝。 心屬火, 肝屬木, 木生火, 故肝與心是相生的, 肝為心之母, 調養肝臟有益於心的髒氣得到恢復和充養。 心臟病人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夏天用些枸杞、麥冬、棗仁、菊花、決明子等養肝、柔肝、清肝的藥茶或藥粥, 對心臟也是很有益的。 但是補充鹽份要慎重, 尤其是高血壓和心衰病人, 以免引起水鈉瀦留、加重心血管負擔。 飲食方面, 要避免葷菜吃得過多, 肥甘厚味易生痰濁, 使血脈失於通暢, 引起心血管急性事件的發生。 清淡的素食可使血液保持在正常的弱鹼性, 而過多的葷食可使血液酸化, 影響內環境的平衡。 此外, 應避免貪食冷飲或冰西瓜等, 尤其是冠心病患者, 由於食道緊挨著心臟,

冰冷的食物可以導致心臟表面的血管(冠狀動脈)痙攣, 引起心絞痛發作, 甚至心肌梗死。 另外, 心臟病人使用空調時應注意保持室內有一定的空氣流通, 不應密閉門窗, 可開點窗縫;也不宜使經常出入的房間溫差過大。 一般來說, 以26℃-27℃為宜, 晚上可保持睡眠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