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散步的好處 散步對身體有極大的幫助

散步可以調節精神

散步可以使大腦皮層的興奮、抑制和調節過程得到改善, 從而收到消除疲勞、放鬆、鎮靜、清醒頭腦的效果, 所以很多人都喜歡用散步來調節精神。 定時堅持步行, 會消除心臟缺血性症狀或降低血壓。 使人體消除疲勞, 精神愉快, 緩解心慌心悸。


散步可以促進消化

散步時由於腹部肌肉收縮, 呼吸略有加深, 隔肌上下運動加強, 加上腹壁肌肉運動對胃腸的“按摩作用”, 消化系統的血液迴圈會加強, 胃腸蠕動增加, 消化能力提高。

散步可以強勁身體

散步時肺的通氣量比平時增加了一倍以上, 從而有利於呼吸系統功能的改善。 能增強肌肉力量, 強健腿足、筋骨, 並能使關節靈活, 促進人體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 步行可以保護環境, 消除廢氣污染, 對強健身體, 提高身體免疫力, 減少疾病, 延年益壽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散步可以減少疾病

散步作為一種全身性的運動, 可將全身大部分肌肉骨骼動員起來, 從而使人體的代謝活動增強、肌肉發達、血流通暢, 進而減少患動脈硬化的可能性。 還可以減少甘油三脂和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聚積, 也能減少血糖轉化成甘油三脂的機會。

散步的注意事項

不能太放鬆

正確的走路姿勢應該是抬頭挺胸, 目要平視, 軀幹自然伸直;收腹, 身體重心稍向前移;上肢與下肢配合協調, 步伐適中, 兩腳落地有節奏感。

注意速度

運動講究循序漸進, 剛開始鍛煉的人可先走半小時, 再逐漸延長時間。 快走時, 心率應維持在每分鐘120~140次, 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 身體狀況較好的中老年人通過快走可能達不到出汗效果, 這時可輔助慢跑, 走跑結合, 達到健身目的。

把握時間

下午4點以後和晚上是運動的最好時間, 這時關節靈活, 體力、肢體反應和適應能力最好, 心跳和血壓也較平穩。

值得提醒的是, 如選擇晚飯後走路, 應在飯後半小時至睡前兩小時範圍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