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高校大學生和住培生心理健康堪憂 怎麼辦?

名詞解釋

住培生:畢業後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醫學生的簡稱。 醫學生從醫學院校畢業後, 需要到國家衛計委指定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進行為期三年的二級學科培養, 考核合格後方可進入臨床工作。

受訪人陸林教授: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主任。

採訪人: 付東紅

心理疾病患病率達20.23%;因精神疾病休學、退學的人數占因病休學、退學總人數的37.9%和64.4%;抑鬱發作發生率為23.66%……這組令人觸目驚心的資料來自於日前首屆全國高校學生和住培生心身健康發展論壇。

那麼對於此種狀況如何進行干預?我們請論壇主報告人陸林教授進行解答。

採訪人:我國高校學生和住培生心理問題的資料來自哪裡?

陸林:來自多個方面。 國家教委對全國12.6 萬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 發現心理疾病患病率達20.23%;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對北京16所大學的調查結果顯示, 因精神疾病休學、退學的人數占因病休學、退學總人數的37.9%和64.4%;北京市團委和北京市學聯聯合發佈的《首都大學生發展報告》指出, 北京地區大學生抑鬱發作發生率為23.66%。 目前全國住培生人數為25萬人左右, 住培生處於醫學生向臨床醫師轉型的必經階段, 心理健康問題較突出。

採訪人:大學生和住培生心身健康與否有標準嗎?

陸林:對心理健康進行評估時,

需要從主觀幸福感、自我效能、自主性、才能、代際關係、智力潛能和情感潛能的自我實現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慮。 而當個體出現心理問題時, 會出現認知、思維、情緒的改變以及社會功能的損害, 對個體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 我們認為高校學生和住培生心身健康的標準是:能保持對學習較深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能保持正確的自我意識接納自我;能調節與控制情緒並保持良好的心境;能保持完整統一的人格品質;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並樂於交往, 能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採訪人:您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陸林:有個體原因,

比如心理發育遲緩;學校教育原因, 比如忽視心理健康教育;有社會原因, 比如價值觀多元化、競爭壓力;也有家庭原因, 比如過度溺愛和保護。 而值得警惕的是, 心理問題還是高校犯罪背後的“推手”。

採訪人:為什麼說心理問題是高校犯罪背後的“推手”?

陸林:心理問題的惡性後果就是各種大學生犯罪事件的頻發。 我舉幾個例子來說一下。

2004年, 大學生馬加爵在宿舍連殺4名同學, 案件震驚全國。

2010年, 在校大學生藥家鑫開車撞傷一名女子, 擔心自己的車牌號被對方記下, 藥家鑫持水果刀朝對方連捅8刀, 致其死亡。

2013年, 復旦大學醫學院發生一起投毒案件, 致在校研究生黃洋死亡, 經偵查確認投毒者系黃洋同寢室同學林森浩。

2015年, 傳媒大學畢業生李斯達將傳媒大學女研究生周雲露誘騙至自己的暫住地,

隨後將其殺死。

採訪人:那麼目前高校學生和住培生常見心理問題有哪些?如何看待?

陸林:很多。 生活適應問題, 學習問題, 人際關係問題, 情感問題, 貧困生心理問題, 生涯規劃問題, 認知偏差問題, 網路成癮問題。

與生理發展相比, 高校學生和住培生的心理發展明顯滯後, 雖趨於成熟但又未達到人格成熟的標準。 從不成熟的童年期向人格成熟的成年期過渡, 包括這一時期的重點是自我意識的確立, 處於這一時期的高校學生和住培生較為敏感, 在意他人看法, 容易產生焦慮、孤獨和無助感;容易產生角色錯

亂, 心理發育較為緩慢。 所以造成諸多心理問題。

我們尤其需要特殊關注這個人群中遭遇明顯的外部精神刺激事件的人;情緒低落、悲觀抑鬱、自卑者;性格孤僻、與周圍人缺乏正常交流者;嚴重不良的家庭成長環境, 如家庭破裂;缺乏明確的生活目標和信心, 看問題消極者;談論自殺, 有自殺傾向者。

我們希望學生個人能夠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和心理問題, 掌握常見心理問題識別方法和常用心理問題調適方法;以科學、理智的態度對待心理問題, 遇到困擾時, 積極、主動、及時地尋求幫助;積極參加課外活動, 豐富生活體驗, 增加社會閱歷, 增進人際關係, 提高挫折承受力;學會適度控制自身情緒;肯定自身優勢, 拋棄自卑心理。

家長應該及時瞭解孩子在校期間的心理狀況;發現心理問題及時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

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將過高期望壓在孩子身上, 引導孩子自主選擇未來發展方向;注意培養孩子獨立性, 引導孩子增強適應大學生活的能力。

而學校也應該説明學生掌握系統的心理學、理論知識和應對壓力的技能;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給與心理輔導與諮詢。

採訪人:我們注意到90後高校學生和住培生心理問題較突出, 這是為什麼呢?

陸林:90後高校學生和住培生主要心理問題表現在自我認知、生活適應、人際關係、情緒情感、生涯發展等方面, 抗挫折能力較差, 人際交往能力較弱, 依賴心理強, 自我意識強, 性格脆弱, 特立獨行, 行為較為衝動。 這種狀況的發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既有家庭環境因素,也與自媒體氾濫造成資訊良莠不齊、多元價值觀對他們產生極大衝擊有關。而就業形勢的不樂觀,也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採訪人:總體來說,我們對高校學生和住培生應該採取什麼干預措施?

陸林:目前高校和培訓基地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重視事後心理干預,忽視事前心理預防;重視心理危機處置,忽視心理危機發現;重視被動心理輔導和心理諮詢,忽視積極心理理念宣傳和普及。所以我們急需儘快構建高校和培訓基地心理預警系統,實現對心理危機事件的積極預防、有效防範、即時監控、科學研判、主動預警和及時干預,預防、減少和避免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

高校和培訓基地心理預警系統包括資訊監測子系統、資訊評估子系統、預警報告子系統、危機干預子系統。

資訊監測子系統:負責收集學生心理健康資訊,該子系統即時彙集學校、醫院、院系、班級、宿舍心理健康教育網路心理評估資料,心理健康狀況自評資料,學生幸福指數動態監測資料,心理危機隱患事件即時資料。而資料收集的重點是學生思想異動、學生行為異常、適應不良、家庭變故、意外事故、重大疾病、重大挫折、情緒情感波動、學業挫折、社會功能受損、長期曠課、作息飲食紊亂、疑似精神或心理問題症候、自殺自殘傾向、反社會言論或行為、校園群體性事件等。

資訊評估子系統:負責研判學生心理健康資訊,通過定性與定量資料綜合研判、專家會商等方式,對上一子系統收集的學生心理健康資訊進行研判。

預警報告子系統:涵蓋時間維度和對象維度。時間維度:該子系統可以發佈定期預警報告(周報告、月報告)與即時預警報告;對象維度:從對象維度,該子系統可以發佈重點個體心理預警報告,重點人群心理預警報告,學校、醫院、院系、班級心理預警報告,心理危機隱患事件即時預警報告等。

危機干預子系統:對正在發生的心理危機事件啟動處置預案,第一時間開展心理干預;對潛在的心理危機及時評估研判,化解潛在心理危機事件。文/付東紅(北京大學醫學部) 這種狀況的發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既有家庭環境因素,也與自媒體氾濫造成資訊良莠不齊、多元價值觀對他們產生極大衝擊有關。而就業形勢的不樂觀,也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採訪人:總體來說,我們對高校學生和住培生應該採取什麼干預措施?

陸林:目前高校和培訓基地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重視事後心理干預,忽視事前心理預防;重視心理危機處置,忽視心理危機發現;重視被動心理輔導和心理諮詢,忽視積極心理理念宣傳和普及。所以我們急需儘快構建高校和培訓基地心理預警系統,實現對心理危機事件的積極預防、有效防範、即時監控、科學研判、主動預警和及時干預,預防、減少和避免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

高校和培訓基地心理預警系統包括資訊監測子系統、資訊評估子系統、預警報告子系統、危機干預子系統。

資訊監測子系統:負責收集學生心理健康資訊,該子系統即時彙集學校、醫院、院系、班級、宿舍心理健康教育網路心理評估資料,心理健康狀況自評資料,學生幸福指數動態監測資料,心理危機隱患事件即時資料。而資料收集的重點是學生思想異動、學生行為異常、適應不良、家庭變故、意外事故、重大疾病、重大挫折、情緒情感波動、學業挫折、社會功能受損、長期曠課、作息飲食紊亂、疑似精神或心理問題症候、自殺自殘傾向、反社會言論或行為、校園群體性事件等。

資訊評估子系統:負責研判學生心理健康資訊,通過定性與定量資料綜合研判、專家會商等方式,對上一子系統收集的學生心理健康資訊進行研判。

預警報告子系統:涵蓋時間維度和對象維度。時間維度:該子系統可以發佈定期預警報告(周報告、月報告)與即時預警報告;對象維度:從對象維度,該子系統可以發佈重點個體心理預警報告,重點人群心理預警報告,學校、醫院、院系、班級心理預警報告,心理危機隱患事件即時預警報告等。

危機干預子系統:對正在發生的心理危機事件啟動處置預案,第一時間開展心理干預;對潛在的心理危機及時評估研判,化解潛在心理危機事件。文/付東紅(北京大學醫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