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上夜班,更要管好健康

採訪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朱欣佚

本報特約記者 崔玉豔

由於工作性質的不同以及工作任務的變化, 許多人不得不上夜班。 這樣, 他們的生活規律被打破, 變成了“晝伏夜出”的夜班工作者。 常見職業人群很多, 如作家、記者、演員、員警、設計師、夜班計程車司機、夜班護士、巡夜保安、24小時便利店店員、全日醫療陪護等。 那麼, 夜班工作對人體有無影響, 怎樣保證他們的安全和健康呢?《生命時報》記者採訪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朱欣佚。

上夜班六大傷害

朱欣佚主任認為,

經常上夜班對人體有害,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視力疲勞。 對於夜班族來說, 長期處在非自然燈光下, 容易出現視力疲勞等, 尤其是夜班時常對著監視器、顯示幕工作, 對眼睛傷害就更大了。

消化系統疾病。 夜班讓飲食習慣發生變化。 白天睡覺, 晚上加班, 餓了就吃點冷食或泡面, 長期下去對腸胃非常不利。 另外, 愛吃零食消磨時間, 無形中加重了胃腸道負擔。 為了提神, 有的人還喜歡喝咖啡或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容易導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甚至誘發胃潰瘍及消化道腫瘤。

神經系統受損。 上夜班嚴重影響人的睡眠品質, 雖然白天和黑夜時長基本一樣, 但是白天環境嘈雜而夜晚安靜, 而且白天睡覺也很容易受到家人的干擾。

長期上夜班, 還會造成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情緒波動等。

干擾內分泌免疫系統。 長期夜班還會引起激素水準紊亂, 激素失調還會導致免疫力減退, 患病幾率增加, 感冒發燒幾率增加, 容易出現反復口腔潰瘍, 且病症持續時間較長, 比較難痊癒。 另外, 惡性腫瘤發病率超過正常人。 長期上夜班的女性患癌幾率增加, 因為上夜班導致生活節奏紊亂, 機體內分泌失調, 影響女性的排卵週期, 自然引起月經不調等, 女性的子宮肌瘤、乳腺癌等大都是由於雌孕激素的分泌異常導致的。

影響心血管系統。 長期睡眠不足似乎是罹患高血壓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 心血管疾病與睡眠障礙確實有關。 上夜班經常吸煙的人不在少數,

這類人血管功能也比較差, 容易出現血管痙攣, 導致心梗發作。

不利於運動系統健康。 上夜班的人常久坐, 白天為了補覺, 也不出門, 曬不到太陽, 也不愛運動, 容易導致骨質流失, 對骨骼肌肉都有影響, 還會導致骨質疏鬆。

做好保健, 從飲食運動入手

由於工作需要, 上夜班無法避免, 如何做好保健工作, 將損害減到最低呢?

要從飲食、運動兩方面入手。 先規律飲食, 做到定時定量, 並注意補充一些營養。 晚餐時多吃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 包括葉酸、煙鹼酸、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 它們不僅參與新陳代謝, 提供能量, 保護神經組織細胞, 對安定神經、舒緩焦慮也有助益。 還應適當多補充些含維生素A較多的食物, 如動物肝臟、蛋黃、魚子等,

蔬菜、黃豆、蕃茄、胡蘿蔔、紅辣椒含有較多胡蘿蔔素, 也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 對視力有幫助。

夜班時少吃甜食。 有人認為吃甜食可以補充熱量, 其實甜食是夜班人群的飲食大忌。 晚餐後或上夜班時, 不要吃太多甜食, 高糖雖有高熱量, 剛開始讓人興奮, 卻會消耗B族維生素, 導致反效果, 也容易引起肥胖問題。

另外, 在充分休息的同時要進行足量的戶外鍛煉, 同時也是一種減壓方式, 有助於身體健康和精神愉悅。

家人應包容, 單位要關愛

作為家人, 尤其是愛人要多理解夜班人群的孤獨和不容易, 要創造良好的休息環境, 保持居室安靜, 拉下窗簾減少透光, 並有意識配合夜班人群的作息時間。

膳食安排上, 應增加一些營養豐富可口的飯菜,

並督促他們多吃些富含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食物, 如瘦肉、魚蝦、蛋類及豆製品、蔬菜等。 平時監督夜班族在充分休息的情況下多鍛煉, 多去戶外走一走。

作為單位, 應對上夜班者的管理更人性化。 一要按科學規律安排工作時間。 目前, 部分單位採取了早、中、夜班各1~2天, 休息1~2天的方法, 相對順應了機體的需求, 有利於消除疲勞, 效果較好。 二要對上夜班者進行選擇。 對患有慢性疾病或心理狀態不佳者, 或平時就有睡眠障礙的人, 不應安排夜班。 三應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工作場所應照明良好, 色彩鮮豔, 利於身心。 同時, 應對員工的上下班交通、業餘生活等給予適當照顧。 此外, 白班與夜班不要輪換太勤,

白班改夜班後, 人體生物鐘的改變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若換得太勤, 剛剛建立起來的時間條件反射又遭破壞, 不利於休息和健康。

單位還要重視安排體檢, 與不上夜班的員工相比, 尤其要注意夜班員工視力、激素水準、骨密度的監測, 還可增加心理壓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