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三伏天的飲食原則和注意事項

三伏天灸是在三伏天進行天灸治病的方法, 可以治療哮喘、過敏性鼻炎和體質虛弱等症狀, 但是做三伏天灸並不是人人都適合,

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項, 那麼三伏天灸要注意什麼呢?下面中國吃網餐飲網為您介紹三伏天灸注意事項。

三伏天灸注意事項

1、提前問診再貼天灸

中醫將人體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淤血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鬱質、特稟質等九中體質, 天灸對陽虛質和氣虛質的人效果很好, 但對陰虛質和體質濕熱的人就不適合天灸, 天灸所用都是性溫通、溫陽的藥物, 體質濕熱的人一旦貼藥, 就像火上澆油。 所以, 在決定做天灸前, 最好先到醫院問診, 詢問醫生是否適合做天灸, 看自己有哪些對應症, 主要貼哪些部位, 這樣在貼藥當天可使醫生迅速完成貼藥, 節約問診時間。

2、貼藥期間的飲食禁忌

中國吃網提醒, 貼藥的當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鮮、辛辣食物,

還有易化膿食物, 如牛肉、鴨、鵝、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 貼藥10小時內不能洗澡。 治療的同時應戒食如牛肉、鴨肉、鵝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 敷貼期間應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不要貪涼, 不要吃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 禁食海鮮、蝦等易發物, 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3、貼藥後的注意事項

天灸療法又稱“發泡灸”, 貼藥後起水泡是正常現象。 成人一般貼2-4小時, 兒童貼1-2小時, 貼藥後皮膚有發熱感, 灼痛感, 各人皮膚耐受情況不一樣, 但以能耐受為度。 敷貼之後, 一般人的局部皮膚都會有灼熱和紅潤, 如果穴位上的皮膚起泡, 效果會更好, 證明所貼藥物已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 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

但瘢痕體質的患者起泡後可能留下瘢痕。 貼藥後如皮膚出現水皰, 應注意保護好創面, 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4、做三伏天灸重在堅持

一般來說, 三伏天灸一年至少要做三次, 分別在初伏、中伏、末伏各做一次。 也可在入伏前10天和出伏後10天做加強。 天灸的作用是防病保健, 並不是治療疾病。 一個天灸的療程是三年, 主要目的是防病保健, 如果半途而廢, 做一年停一年, 效果肯定會打折扣。

5、三伏灸的禁忌

患咳喘但是伴有發燒的患者、肺結核活動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灸”法治療, 從中醫角度說, 患有這些疾病的人, 或者陽盛, 或者陰虛, 總之體內都存著不少的“火氣”, 如果再用熱性的藥物, 會使陽更盛, 陰更虛, 不僅會加重發熱、咯血等病情,

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還有, 皮膚嬌嫩或有破損, 以及少數極易過敏的患者也禁止用“三伏灸”, 藥物貼敷之後會使皮膚發熱、充血, 甚至起泡, 就是皮膚正常的也要細心護理, 否則容易引起局部感染。 另外, 患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的人, 也不能用“三伏灸”來治療。 因為藥物貼敷後機體會出現一系列的反應, 如加快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的速度等, 這些反應會加重心肺的負擔, 引起水腫、心慌、氣急, 嚴重的還會發生心衰。 心肺功能不全在老年人中多見, 所以建議老年朋友們在選擇冬病夏治的時候, 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三伏天飲食養生原則

1、三伏飲食新鮮乾淨

中醫認為, 胃為後天之本。 夏季人們常感食欲減退, 脾胃功能較為遲鈍,

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 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 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 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 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蔔、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 多食更是大有好處。 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 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2、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 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 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 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 因此, “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夏日祛火的食物, 上佳選擇:苦瓜、番茄等性涼、清暑的蔬果, 同時, 牛奶性微寒, 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

也是“去火”良品。 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3、三伏天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 適宜清補”。 夏天酷熱高溫, 人們喜冷飲, 喝水多, 導致濕氣侵入人體, 而外濕入內, 使水濕固脾, 引起脾胃升降, 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 出現積水為患, 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 暑濕對脾非常不利, 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 不宜多食, 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並且, 夏季歸心, 而心喜涼, 宜食酸, 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 如:鳳梨、西瓜等。

4、三伏飲食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 冬為陰, 夏為陽, 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 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 人體陽氣, 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