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血余炭的功效與作用 熬膏外敷止血生肌

導語:血余炭為常用中藥, 原名亂發。 色烏黑而光亮, 表面稍平坦并有多數小孔, 狀似海綿。 折斷面成蜂窩狀, 質輕松易碎。 用火燒之有焦臭氣。 味苦。 以身輕、有光澤、不焦枯、無焦臭味者為佳。

血余炭的功效和作用:

吐血、衄血、血痢、血淋、婦女崩漏及小便不利等證。 熬膏外敷止血生肌。

1、止血作用 實驗表明: 血余炭有一定的止血作用.血余炭水煎液或醇提取液對大鼠或小鼠腹腔給藥, 能明顯縮短出血時間。 血余炭粗晶液對大鼠腹腔給藥, 可加速大鼠的血凝作用;并可誘發大鼠血小板聚集;縮短狗和兔的凝血時間。 有報告指出, 血余炭粗晶對ADP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較顯著增強作用, 尚能明顯地降低大鼠血漿cAMP的含量。 .提示血余炭粗晶具有促內源性系統凝血功能, 其止血原理與血漿中cAMP含量有關.亦有報告指出, 血余炭粗晶液對ADP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增強作用, 對血小板黏附率有增加趨勢, 能顯著縮短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能明顯降低血小板內環核苷酸含量, 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尚有報告指出, 由于炮制條件不同, 血余之藥理活性和作用性質亦有變化。 血余炭(350℃炮制品)口服止血作用最強, 而煎劑(300℃以下炮制品)注射則表現為中樞興奮作用。

2、抗菌作用 血余炭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有較強抑制作用。

血余炭的治病配方:

1、治咳嗽有血:發灰, 入麝香少許, 酒下。 (朱氏《集驗醫方》)

2、治鼻衄, 眩冒欲死:燒亂發, 細研。 水服方寸匕, 須臾更吹鼻中。 (《梅師集驗方》)

3、治諸竅出血:頭發、敗棕、陳蓮蓬(并燒灰)等分。 每服三錢, 木香湯下。 (《圣惠方》)

4、治齒縫出血:頭發,

入銚內炒存性, 研, 摻之。 (《中藏經》)

5、治肌衄, 血從毛孔而出:胎發燒灰, 罨之。 (《證治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