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自閉症潛在治療靶點被發現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胡榮貴研究團隊新近闡明了人類自閉症發生的新機制, 同時發現潛在的自閉症治療靶點。 相關研究論文於近日線上發表在學術刊物《細胞研究》雜誌上。

自閉症譜系障礙, 簡稱“自閉症”, 又名“孤獨症”, 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研究表明, 在自閉症病人中, 染色體15q11-q13拷貝數擴增(CNV)的先證者占比1%~3%, 由此導致的泛素連接酶UBE3A基因的過表達是自閉症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研人員通過生化和電生理研究表明,

UBE3A過表達導致神經元細胞中維甲酸水準的過度降低, 以及破壞神經突觸可塑性, 並可能由此參與了自閉症的發生。 在UBE3A過表達的小鼠自閉症模型中的實驗表明, 口服安全劑量的全反式維甲酸被發現能夠顯著緩解自閉症模型小鼠的一系列類似自閉症特徵的行為, 這為針對某些自閉症亞型的臨床干預提供了非常有潛力的分子靶標和前期研究基礎。

科研人員發現, ALDH1A的抑制劑(同時也是戒酒類藥物Disulfiram, 雙硫侖)能夠在小鼠中引發自閉症的特徵行為, 且也能因口服維甲酸得到緩解。 這一發現:一方面加強了“視黃酸合成抑制”與自閉症行為之間的邏輯聯繫, 另一方面也提醒人們目前在臨床中被批准認為能安全使用的藥物有可能存在增加胎兒或兒童罹患自閉症的風險。

專家認為, 該研究揭示了家族性人類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發病新機制, 明確支持和進一步詮釋了“人類自閉症既是一種神經系統發育缺陷, 也是一種神經系統運行性疾病”的理念;也從全新的角度探討了ASD發生的分子機制, 為預防和治療人類ASD帶來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