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節日歡慶娛樂 謹防孩子的耳朵“受傷”

春節假期裡, 孩子們的生活精彩起來, 可能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電影、兒童劇, 或者去逛街、遊廟會, 感受那鑼鼓喧天中的節日氣氛。 也可能收到家人的一份禮物, 比如電動玩具、MP3, 或是一款新的掌上遊戲機……也許不經意中孩子的聽力就受到了損傷!

小心孩子遭“聽力殺手”

一提到雜訊性耳聾, 也許有人認為那是長期在巨大雜訊環境下工作的人才會患上的職業病, 與孩子關係並不大, 如果你細細留意一下, 影響孩子的“聽力殺手”還真不少。

有些家長會給年幼的孩子買會發聲的電動玩具。 細心的你也許會發現,

價格越是便宜的可能發出的聲音越大。 特別是有些10元不到的玩具手機, 其音樂聲簡直是震耳欲聾, 有些老人甚至會把這樣的“手機”放在牙牙學語的孩子耳旁, 讓他們模擬打電話。

等孩子再大一些, 父母可能會帶他們一起去看電影, 或看兒童劇。 可是很多電影或表演, 為了追求感官刺激的效果, 聲音往往很大。

再比如, 許多青少年都擁有隨身聽或MP3, 他們喜歡隨時隨地使用耳塞式耳機聽音樂, 且在聽流行音樂時往往喜歡把音量調得很大。 在公共場所, 尤其在公車上, 在地鐵中, 在商場內, 他們為了掩蓋雜訊, 不自覺地將音量調得更大, 甚至旁邊人都能聽見。 還有的孩子喜歡躺在床上聽音樂, 直到睡著仍未關機。

這些做法使孩子的聽覺系統長期暴露在雜訊環境中, 久而久之, 會損害聽力。

噪音會讓孩子們身心受損

據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張官萍教授介紹, 突然接觸雜訊, 孩子可能會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等不適, 只要時間不長, 一旦離開雜訊環境後, 很快就能恢復正常。 但如果接觸雜訊的時間較長, 高分貝的聲波會過度刺激毛細胞致其損傷, 即使離開雜訊環境後, 也需要幾小時至二十幾個小時才能恢復正常的, 稱為聽覺疲勞。 可是如果繼續接受強雜訊暴露, 可能會造成毛細胞死亡, 並且是供應耳蝸的毛細血管長期處於痙攣狀態甚至閉塞, 成為難以逆轉的病理性改變, 可能會發展成雜訊性耳聾。

孩子聽覺受損會影響他們的語言學習, 和對音樂的感知力, 孩子聽不清老師說什麼, 常常被誤認為注意力不集中, 甚至是多動症。 此外身心健康的其他方面也會受一定影響, 比如長期聆聽雜訊的孩子更容易出現血壓升高、失眠、焦慮以及精神不集中。

孩子聽力下降有蛛絲馬跡

張官萍介紹, 其實孩子聽力下降是有蛛絲馬跡的, 但往往被家長忽視。 比如家長叫孩子名字感到孩子不理人, 常常認為是小孩不聽話, 等到發現孩子聽力下降去就診時, 有些孩子已有中度甚至重度聽力障礙了, 這會增加治療的難度。

她建議, 經常聽音量較高的音樂或接觸雜訊的孩子應當定期檢查聽力, 如果是暫時性的聽力損傷, 應該及時治療。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 還有簡便的聽力自測法, 即“前後對比檢測法”:在聽MP3之前, 先將MP3的音量調到你能勉強聽到的最小音量;當聽了一段時間歌曲後, 如無法再聽到你開始時聽的最小音量, 那就說明你的聽力可能遭到了暫時性損害。

不過, 對於已經出現不可逆的聽力損害, 必要時使用助聽器補償聽力損失, 尤其是對2~7歲、正處於語言發育期的兒童來說, 使用助聽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聾啞的發生率。 當然, 最重要的還是預防, 家長在給孩子購買玩具, 或帶孩子參加各類活動時, 是否會對孩子的聽力有害, 也應當作為考量的指標之一。

無處可逃的噪音

為人母3年多, 深切感受到保護孩子聽力的不易。

我可以給孩子過濾掉“大聲公”的玩具,

在她看動畫片時調小音量, 不讓她聽MP3, 但我不能阻止她外出。 隨著孩子的長大, 她越來越渴望感知外面的世界。 可走上街頭, 那些手機店、電器店為了吸引顧客, 放出振聾發聵的音樂聲或叫賣聲。 帶她去動物園看動物表演, 選了一個遠離音箱的位置, 可巨大的音量讓我這個成人都感到很辛苦, 可環顧四周, 有三分之一的觀眾都是兒童。 更不要說, 看兒童劇、木偶劇, 和電影時的體驗了。 不得已, 有時只好減少受噪音刺激的時間, 甚至用手捂住孩子的耳朵。

曾聽同事轉述過一個兒童劇團負責人的話, 說他們去很多國家表演時, 都有對他們音量的大小有嚴格要求, 主要是考慮聽眾中以兒童為主, 可是在中國表演時,

這些問題尚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真的希望這樣的要求和標準也能在中國出現, 對於主要面向兒童觀眾的影視節目或現場表演, 其聲音都應當有分貝和持續時間的限制, 在讓孩子們賞心悅目的同時, 聽力也能得到起碼的保護, 家長們選擇讓孩子參加活動時無需進行痛苦的利弊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