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什麼運動能鍛煉心臟呢

很多老年人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 身體機能出現了衰退反應, 尤其是心臟方面的機體功能更是如此, 並且有著較為強烈的症狀反應。 那麼, 什麼運動能鍛煉心臟呢?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關於鍛煉心臟運動的點點滴滴, 可以幫助身邊的老年朋友們排憂解難, 過上品質更高的生活, 讓身體更加健康。

散步運動頻度:每次1~2小時, 每次約3~5公里, 每週5次。 散步是一種最簡單易行又輕鬆愉快的全身性運動。 它可擴張外周血管, 有效消耗脂肪, 從而降低血壓, 有利於心臟健康。

快步走運動頻度:每天步行約3公里, 時間在30分鐘以上, 每週5次左右。 走多快才算快?每小時保持4.5公里左右的行進速度就是快步走。 快步走可以提高心肌收縮力, 改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同時可降低血壓, 調節血脂, 調控血糖。 慢跑運動頻度:至少30分鐘, 每週5次左右。 18~65歲的成年人慢跑或原地跑步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

跑步運動調動了全身的肌肉群運動, 心臟跳動加快, 呼吸加深, 心臟做工增大, 肺活量增大, 最大程度上利用有氧代謝, 更有效地消耗脂肪。 跑步還能夠增大心臟容積, 增加血液總量, 從而為身體提供更豐富的營養。 游泳運動頻度:每次不超過1.5~2小時, 每週2~3次。 游泳可增加呼吸系統的機能, 擴大胸腔活動幅度, 增大肺的容量。

游泳時能促進肢體血液回流心臟, 使心率加快。 長期從事游泳鍛煉, 心臟體積呈現明顯的運動性增大, 收縮更加有力, 動脈增粗, 血管壁彈性加大, 每搏輸出血量增加, 可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騎自行車運動頻度:每週騎行3次, 每次騎車至少30~60分鐘, 每次騎行10~20公里以上。 在騎自行車的過程中,

血液重新分配, 下肢的血液供給量較多, 心率的變化也因踏蹬動作的速度和地勢的起伏而不同。 身體內部急需補充養料和排出廢料, 所以心跳往往比平時增加2~3倍。 反復練習, 能使心肌發達, 心肌收縮有力, 血管壁的彈性增強。

太極拳運動頻度:每週5次。 太極拳的動作舒展緩慢, 全身肌肉放鬆, 使心臟得到充足供血, 但又不會加快心律, 加重心臟的負擔。 所以經常鍛煉太極拳, 對心臟病有防治作用。

關於什麼運動能鍛煉心臟以上這些就是答案了。 但是, 鍛煉的目的是為了預防疾病的發生, 並非有治療疾病的作用。 所以, 當身體出現不適的症狀的時候, 應該及早到醫院進行相關的正規治療, 健康的身體狀態才是美好生活的根本,

才是一切優質量生活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