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早上喝粥養胃,中午吃飯傷胃?一日三餐各有講究

粥好, 還是飯好?這可能是個世紀問題。

喝粥養胃, 吃飯傷胃?

喝粥容易餓, 吃飯才能飽?

喝粥容易高血糖?

丁當扶了扶眼鏡, 怎麼吃的問題, 還是請營養科的蔣放老師來定個論吧。

答案要分不同情況來說。

● ● ●

早餐吃粥比較好

因為吃粥可以補充水分。

清代才(吃)子(貨)袁枚曾經這樣描述 :

見水而不見米, 非粥也;見米而不見水, 亦非粥也。 必使水米融洽, 柔膩如一, 而後謂之粥。

米飯的米水比(重量比), 是 1 比 1.2~1.5, 而粥就是真的「水貨」了, 可以多達 1 比 8~10。 即使是雜糧粥, 一般也有 1 比 6~8。

所以, 粥的含水量通常在 80% 以上, 喝一小碗粥等於補了 200 毫升水。

早上起床後排尿、排便以及夜裡呼氣、皮膚蒸發等, 估計丟失了 500 毫升水。

所以, 大家習慣早餐喝牛奶、喝豆漿、喝粥、吃湯麵等有湯湯水水的, 這都是身體的本能需要。

不是說, 粥比飯要容易升高血糖嗎?

粥比飯煮得更徹底, 澱粉都從米粒中溶出來了, 容易升高血糖, 所以一般不建議糖尿病人吃粥。

但是!

喝一碗粥(粥的稠稀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關鍵注意下用米的量), 實際也只有半碗飯的量, 並不會讓血糖飆升太高。 而且, 粥不等於白米粥嘛。

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 適合吃雜糧粥;一般健康人, 也推薦吃雜糧粥來預防三高。

吃雜糧粥的貼心提示:

粥必須有一半以上的雜豆(紅小豆、綠豆、芸豆、豌豆等), 如果再加燕麥, 口感更好, 更有利於控制血糖。

喝雜糧粥也要注意適量。

● ● ●

中餐吃飯更合適

前面說到的, 1 碗米飯的量, 相當於 2 碗粥。

中餐是一天中承上啟下的關鍵一餐,

一般建議要品種多樣, 葷素搭配, 講究幾菜一湯。

可惜啊, 我們的胃容量是限的, 如果只喝一小碗粥, 只能得到可憐的一點點熱量和營養, 如果多喝幾碗又未必裝得下。

既要保證能量, 又要吃到多種食物, 中午就建議選擇吃飯。

不是說, 喝粥才養胃嗎?為什麼不頓頓喝粥?

其實不是的。 胃不是靠某種食物養出來的, 關鍵是要規律, 要適合自己。

只有某些有胃腸疾病或消化能力很差的病人, 特殊時期需要吃粥這類不太費力的流食。 對於其它人來說, 粥或飯, 沒有誰更「養胃」之說。

● ● ●

晚餐粥飯皆可, 不忘薯類

頓頓都吃上白飯, 是生活剛剛富裕時人們的夢想, 到如今已成為一種習慣。 不過呢, 為了追求更好的國民健康,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

每人每天攝入穀薯類食物 250~400 克, 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 50~150 克, 薯類 50~100 克。

也就是說主食要多考慮全穀物、雜豆類、薯類, 豐富品種, 增加營養。 如果雜糧粥、雜糧飯吃不太習慣, 可以將紅薯、土豆、芋頭加進去一起煮粥, 或者入菜代替半碗米飯。

不是說, 多喝粥能減肥嗎?晚餐可以只喝粥嗎?

粥含水多體積大, 暫時性的飽腹感比米飯要強, 能讓食欲極好的胖友感覺到「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100 克生大米含有 330 千卡左右的能量, 加水可以煮出近 300 克米飯。 粥加水更多, 乾貨更少, 因此熱量更低。

100 克米飯約含有 116 千卡的熱量, 100 克粥僅為 46 千卡。

如果把白米飯換成飽感更強的雜糧豆粥, 不感覺饑餓、不減少營養, 又減少了主食中的能量, 有益於減肥。

但是!

某些 1 碗粥就解決一頓晚餐的小年輕們, 我要說, 你太沒有責任感了:營養那麼重要, 就像是造房子的原料, 偷工減料那是豆腐渣工程。

無論吃粥、還是吃飯, 都應該搭配足夠的蔬菜和適量的魚/蝦/肉/豆製品(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這樣才能保證營養, 多樣、適量、平衡,才能吃出健康。健康,是你的責任!

多樣、適量、平衡,才能吃出健康。健康,是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