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

過冬至節要養生保健

冬至節快到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二節氣, 每年在12月21日或22日, 今年冬至是12月22日 7時39分。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 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 測定出了冬至, 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在冬至我們應如何注意保健養生。

冬至表示寒冬到來, 數九寒天就是從冬至算起, 即“九九”第一天開始, 該日晝最短、夜最長。 所以, 人們常說“冬至長, 夏至短”。 對於數九, 黃河流域還傳誦著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河不開, 八九雁來雁不來;九九豔陽天”。

冬至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 盛于唐宋, 相沿至今。 《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漢朝以冬至為“冬節”, 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 例行放假。 《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 君子安身靜體, 百官絕事, 不聽政, 擇吉辰而後省事。 ”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 軍隊待命, 邊塞閉關, 商旅停業, 親朋各以美食相贈, 相互拜訪, 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 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 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 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現在, 有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 北方地區到冬至有吃餃子的習俗, 而南方的傳統習俗是煮食湯圓、吃米團和長線面。

另外, 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過冬至節人們最重要的養生保健, 要有養生意識觀念。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 無論青年人還是中老年人, 冬季嚴寒養生很重要。 冬至養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 因為從冬季開始, 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 由動轉靜。 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 達到健身延年益壽的目的。

冬至養生主要是動靜結合。 動, 就是健身有氧運動, 中老年人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年齡、環境特點, 因人而宜, 做好室外有氧健身運動。 如做健身操、健步走等;靜, 就是保持身體的儲藏能量的需要, 保證身體保暖養生之必要, 在室內靜養。 動與靜, 二者是有機統一的有氧健身運動,

缺一不可。 掌握好動與靜健身有氧運動, 就能防止感冒減少疾病, 保證冬季身體健康, 精力旺盛。

冬季養生要有生活規律, 起居有常。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 要根據自己身體的特點, 睡足覺, 避嚴寒, 求溫暖。 特別是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中老年人, 應注意防寒。 如冠心病因寒冷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衣著要暖和、寬鬆、柔軟。 腳要保暖, 睡前用溫水洗腳, 並搓腳心, 以補腎健腦。

冬至養生飲食很重要。 冬至時節飲食, 不但遙有營養, 而且宜多樣, 穀、果、肉、蔬合理搭配, 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食宜清淡, 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鹹食品。 冬天陽氣日衰, 脾喜溫惡冷。 因此, 宜食溫熱之品保護脾腎。 吃飯宜少量多餐。 應注意“三多三少”,

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 糖類、脂肪、鹽少。

總之, 過冬至節中老年人貴在養生保健。 養生關鍵是飲食有素、健身有氧運動, 動靜結合、保證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