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怎樣做能使健身後的效果達到最好呢?

我們在運動中易發生痙攣的肌肉是小腿腓腸肌(腿肚子), 其次是足底的屈拇肌和屈趾肌。 肌肉痙攣的預防主要是運動前做好準備活動, 對容易抽筋的部位事先做好適當的按摩。

肌肉酸痛

平時較少參加運動的人, 初次參加體育鍛煉或一次鍛煉時間過長, 往往有局部的肌肉酸痛。 其實, 肌肉酸痛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是一種對運動不適應的反應, 不必擔心。 只要繼續堅持鍛煉, 過幾天就會消失。 如果痛得曆害, 可用毛巾局部熱敷或洗個熱水澡, 也可用手按摩痛處, 或擦些舒筋活絡酒或松節油等。

為了避免肌肉酸痛, 初次參加鍛煉時要控制運動量, 運動量要由小到大。 每次運動前後都要做好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

四肢無力

有些人在劇烈運動大量出汗後, 會出現精神萎靡, 四肢無力等症狀。 這是由於大量出汗, 使身體內的水分喪失過多所引起的。 當人失水量超過體重的2%時, 就會感到口喝;超過6%時, 便會出現口幹、尿少和軟弱無力。

鈉和鉀都溶解在體液裡, 隨著水分的喪失, 鈉、鉀也不斷地排出體外。 當體內鈉、鉀減少到一定限度時, 就會出現精神萎靡、四肢無力;嚴重者, 還會引起血壓降低, 神志昏迷,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在劇烈運動大量出汗後, 應及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和鈉、鉀。 解決辦法就是緩緩地多喝一些淡鹽水,

或是加鹽的清涼飲料, 或者吃一些鹹菜。 因為食鹽的主要化學成分是氯化鈉, 還有少量的氯化鉀、氯化鎂和氯化鈣等。

肌肉痙攣

肌肉痙攣俗稱抽筋, 是肌肉不自主強直收縮。 運動中易發生痙攣的肌肉是小腿腓腸肌(腿肚子), 其次是足底的屈拇肌和屈趾肌。 肌肉發生痙攣時, 局部肌肉堅硬或隆起, 劇烈疼痛, 且一時不易緩解。

引起肌肉痙攣的主要原因有:1.寒冷刺激。 在寒冷環境中運動時, 若沒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足, 運動時肌肉受到寒冷的刺激, 常可引起抽筋。 2.大量排汗。 特別是夏天, 由於運動劇烈, 身體大量排汗, 電解質過多丟失, 肌肉的興奮性增高, 使肌肉發生痙攣。 3.肌肉收縮失調。 肌肉連續收縮過快, 放鬆時間太短, 以致收縮和放鬆不能協調地進行,

引起肌肉痙攣。 4.由於身體過於疲勞影響了肌肉的正常功能或肌肉有細微損傷時, 也可引起肌肉痙攣。

痙攣的肌肉經過牽引、按靡等, 一般即可緩解。 如腓腸肌痙攣, 可伸直膝關節, 用力將足背前伸, 屈拇肌和屈指肌痙攣, 用力將足和足趾背前伸。 牽引時用力宜緩, 不可用暴力。 還可採用重力按壓。 揉捏, 點穴(委中、承山、湧泉、合穀)等手法, 促使緩解。

溫馨提示:肌肉痙攣的預防主要是運動前做好準備活動, 對容易抽筋的部位事先做適當按摩。 冬季鍛煉要注意保暖, 夏季進行長時間運動要注意補充鹽分、水和維生素B1。 疲勞和饑餓時, 不宜進行太激烈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