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面對核洩漏事故我們如何減低傷害

目前我國的環保等部門也是嚴陣以待, 據迄今所測得的資料, 還沒有我國沿海已經受污染的證據。 正如海嘯警報一樣, 當氣象部門測到的資料提示地震引起的海嘯不會危及我國沿海, 便馬上向公眾公佈。 放射污染的監測也一樣, 只要測出超標的資料, 政府也會馬上通知大眾, 並會採取相應的措施。 在沒有確實的資料之前, 我們不要自亂陣腳。

核洩漏對人類的影響表現在放射性物質輻射。 資料顯示, 核反應爐完全熔解後, 會釋放一些較低毒性的放射性氣體, 包括氮-16、氚和氪。 氮-16迅速轉變為穩定的氧。

氪氣很輕, 進入大氣後迅速消散, 氚氣能量很低, 半衰期為12年。 當它衰變時, 它以穩定的氦氣形式存在, 對人類的危害不大。

相對比較危險的是一些顆粒狀放射性化學物質, 如碘-131、鍶-90和銫-137。 目前福島核電站周圍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31和銫137。 碘-131的半衰期是八天, 意味著它需要數月時間才會完全消失。 放射性碘可能直接被人體吸入, 也可能通過食物進入人體, 從而引發甲狀腺疾病。 鍶-90主要通過食物和水進入人體, 其半衰期長達29.1年。 其化學性質與鈣相似, 趨於進入人的骨骼和牙齒。 攝入鍶-90會導致骨癌和白血病。 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 也是通過食物和水將其攝入, 或通過空氣被人吸入, 造成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損傷。

如果不幸我們這裡也是放射性污染超標的話,

那我們就要遵循以下的幾個原則, 儘量減少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損害。

1.關閉門窗和通風系統, 避開門窗等遮罩差的部位隱蔽。 如果可能, 最好停留在上風方向, 因為放射性顆粒會順風而下。 進入空氣被放射性物質污染嚴重的地區時, 要戴口罩或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 減少放射性物質的吸入。 陰雨天氣不要出門。

2.穿戴帽子、頭巾、眼鏡、雨衣、手套和靴子等, 有助於減少體表放射性污染。 從室外進入住宅前脫去外面的衣帽、鞋子等, 把脫下的衣物裝進袋子中紮緊袋口, 放到偏僻處。 以保證室內是無污染區。

3.放射粉塵沾染在皮膚上, 會引起皮膚紅腫, 不必驚慌, 應儘快脫掉被污染衣服,

洗淋浴, 徹底清洗全身。

4.不吃被污染的食物, 不喝被污染的水, 以防間接攝入放射性物質。 準備好一定量清潔的水, 以及食物, 放在密閉容器內或冰箱裡。 聽從當地主管部門的安排, 決定是否需要控制使用當地的食品和飲水。

5.如身體受到污染, 應大量飲水, 以便某些放射性物質儘快排泄出體外。

6.如果核事故釋放出放射性碘, 應在醫生指導下儘早服用穩定性碘片。 空氣中的放射性碘到來之前一小時到半小時服, 可以完全預防碘131在甲狀腺聚積。 但碘過敏或有甲狀腺疾病史者要慎用。

7.隨時攜帶一個用電池的收音機收聽具體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