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古代文人是如何养生的?

成分, 具有保护心、肝、肾、大脑, 调节神经, 增强免疫功能, 改善动脉硬化程度, 延缓细胞衰老进度及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作用。 国外药理专家称枸杞中所含的维生素X为驻颜维生素, 又称作祛老圣药。 有枸杞之乡美名的宁夏地区对枸杞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枸杞罐头、枸杞晶、枸杞酒、枸杞茶等系列产品已应运而生, 深受国内外顾客的青睐。

苏轼与芡实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虽仕途坎坷, 屡遭贬谪, 但他六十高龄后仍红光满面, 身体健壮, 精神矍铄, 才思敏捷, 这与他学习中医药、研究养生之道有关。

他除同沈括合编了《苏沈良方》外,

还自著了一本《东坡养生集》。 他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是吃芡实。 每天不限时间取熟芡实1粒放口中细嚼, 待唾液满口时慢慢咽下, 每天吃20~30粒, 长年不断。 芡实食药两用,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历代中医认为它有补中益气、健脾助胃、固肾涩精、滋养强身等功用。 《金峨山房药录》中有诗充分说明芡实(又名鸡头米)粥的养生保健功效:“焕发容光精气壮, 粥香食进思飞扬。 金风玉露鸡头熟, 万里行吟妙趣长。 ”

苏辙与茯苓 苏轼的弟弟苏辙不但是“三苏”之一, 在文坛上也占一席之地, 而且与其兄一样, 也潜心研究中医药及养生之道。 据说苏辙自幼体弱多病, 加之勤奋读书用脑过度, 因而病魔缠身经久不愈。 直至32岁,

他开始服食茯苓, 坚持1年, 顽疾竟获痊愈, 此后服食不断, 也得享高寿。 唐宋时代, 人们服食茯苓相沿成风, 诗句吟和之中常见, 如宋代文人黄庭坚有诗咏茯苓:“汤泛水瓷一生春, 长松林下得灵根。 吉祥老子亲拈出, 个个教成百岁人。 ”至清代, 服茯苓之风更盛, 慈禧太后也爱吃茯苓饼, 她到晚年仍容颜不衰, 与此不无关系。 名著《红楼梦》中有用茯苓和人奶做茯苓霜的记述。 当时皇宫内和富贵人家, 每天早晨吃一盅作为补品。 梁代医学家陶弘景称茯苓“通神而致灵, 和魄而练魂, 利窍而益肌, 厚肠而开心, 调营而理卫, 上品仙药也。 ”可见, 茯苓的养生保健功用, 早被人们认识了。 现在, 茯苓饼作为北京的御膳特产之一, 为中外游客的必购之物。

陆游与枸杞 宋朝诗人陆游爱用枸杞子泡茶或做羹汤吃, 晚年视力仍佳, 依然读书、写诗不辍。 曾有“雪霁茅堂钟馨清, 晨斋枸杞一杯羹”的诗句描述。 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家前屋后广种枸杞与菊花, 一为观赏, 二作食养, 曾写下一篇清新隽秀的《杞菊赋》。 唐代另一位诗人刘禹锡也有诗赞枸杞曰:“枝繁本是仙人杖, 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同甘露味, 还知一勺可延龄。 ”苏东坡也喜爱在庭院中种植枸杞, 自己服食及宴请宾客, 有《小圃枸杞》诗为证:“根茎与花实, 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 小则饷吾客。 “孙思邈、葛洪、陶弘景及孟冼等也常食枸杞, 都成为医林寿星。 唐代宰相房玄龄、杜如晦因政务操劳而致体衰多病, 后遵医嘱服食枸杞得以康复,

并都获享高寿。 民间也流传有“要想眼睛亮, 常喝枸杞汤”的俗语。 《神经本草经》称它“久服坚筋骨, 轻身不老, 耐寒暑”。 《太平圣惠方》中有“服用枸杞长生不老”之说。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与多种药理成分, 具有保护心、肝、肾、大脑, 调节神经, 增强免疫功能, 改善动脉硬化程度, 延缓细胞衰老进度及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作用。 国外药理专家称枸杞中所含的“维生素X”为“驻颜维生素”, 又称作“祛老圣药”。 有枸杞之乡美名的宁夏地区对枸杞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枸杞罐头、枸杞晶、枸杞酒、枸杞茶等系列产品已应运而生, 深受国内外顾客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