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古代冬至的飲食習俗都有哪些

文章導讀

我國對冬天的習俗是最講究的, 大概是因為古代的冬季人們都清閒下來了, 有更充裕的時間來享受了吧。 下面小編帶大家看一下古代冬至的飲食習俗都有哪些。

“吃冬至肉”

是南方冬至掃墓後同姓宗族祠堂按人丁分發“胙肉”的古老食俗。 肉有生、熟兩種, 分時有許多規矩。 加區別學歷高低, 清有童生、秀才、舉人、進士四級, 民國有高小、中學、大學、留學四級, 以示鼓勵;優先照顧老人, 在50、60、70、80、90年齡段, 數量依次遞增, 以示敬重。 冬至肉用祠堂公積金或富家捐款購置, 族長主理其事在當時被視作一份厚禮。

“供冬至團”

也見於江南。 冬至團是以糯米粉為麵團, 內包肉、萊、糖、果、豇豆、赤豆沙、蘿蔔絲等蒸成。 主要充作供品, 也可蹭送親鄰或待客, 是冬至亞歲宴上的必備食品之一。

“餛飩拜各”

是北方的冬至食俗。 《燕京歲時記>說;“(冬至)民間…唯食餛純而已。 ”《帝京歲時廣記》說;“預日為冬夜,

祀祖羹飯之外, 以細肉餛飩奉獻。 諺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之遺意也。 ”之所以選用餛飩拜冬, 是因為“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 頗似天地渾沌之象, 故於冬至日食之”

以上這些冬至的飲食習俗是自古流傳下來的, 據說冬至這一天, 各行各業都休息, 盡情享受。 怎麼樣?你是不是又多了一種對當季飲食的瞭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