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金針菇有哪些營養價值

今天就談談金針菜的營養價值。

黃花菜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 《詩經·衛風》中有“焉得諼草, 言樹之背”之句, “諼”即“萱”。 萱草合歡, 食之忘憂, 又稱“忘憂草”。 相傳秦末陳勝起義, 曾食黃家少女所煮萱草充饑。 後陳勝稱王, 念黃家活命之情, 就以黃花菜名之。 其嫩苗及花蕾可作蔬菜, 其花及根可作藥用。

金針菜含豐富的卵磷脂, 是大腦細胞生成的重要物質, 對增強和改善大腦功能有重要作用, 同時能清除動脈內的沉積物, 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腦動脈阻塞等症狀有治療功效。 金針菜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的含量。

對動脈硬化、高血壓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營養成分:每100克金針菜中, 含水分60.8克, 蛋白質20。 4克, 脂肪1.8克, 碳水化合物26.8克, 粗纖維7.9克, 灰分4克, 鉀610毫克, 鈣30l毫克, 鈉59.2毫克, 磷216毫克, 鎂85毫克, 鐵8.1毫克, 錳1.2l毫克, 鋅3.99毫克, 銅0.37毫克, 硒4.22微克, 胡蘿蔔素l。 84毫克, 硫胺素O.05毫克, 核黃素O.02毫克, 抗壞血酸lO毫克, 尼克酸0.5毫克

食用方法:金針菜宜以幹製品食用, 新鮮金針菜含有秋水仙堿, 有一定毒性, 如果烹調不當或大量食用, 會引起食物中毒, 損害消化系統、神經系統以及循環系統功能。 幹金針菜在曬制過程中, 其中的秋水仙堿已被破壞, 經開水泡後, 可炒食, 也可作湯食用。 將金針菜根與豬蹄加水同煮, 可清熱消腫, 通經下乳。

金針菜藥用功效:清熱涼血、止血、利尿消腫、安神、明目。

主治心悸、情志不舒、失眠、水腫黃疸、痔瘡出血、衄血、吐血、缺乳、耳鳴。

飲食禁忌:新鮮金針菜含秋水仙堿, 炒煮時間短會引起噁心、嘔吐等胃腸道中毒反應(成人一次吃50~100克未經處理的鮮金針萊便可中毒)。 曬乾後的黃花菜無毒, 則可放心食用, 但每次食量不宜過多。 金針菜含粗纖維較多, 腸胃病患者應少食、慎食。

“焉得諼草, 言樹之背”, 如此詩句闡釋者金針菜的悠久歷史與美好意境, 就只是在山坡看到這金針菜的植株, 此情此景又是動人之物, 更何況是將其收汝腹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