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禁忌

山楂美味 宜忌留意

山楂, 中華大地之特產, 以宜人的酸甜滋味、豐富的營養價值、廣泛的保健功效, 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喜愛的食品。

醫書頻載 良藥山楂

中醫文獻有關山楂功效的記述, 主要為生津、開胃、消食、活血, 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食物積滯及腹脹, 月經不調、痛經、產後惡露不盡, 腰痛等;以山楂加水煮汁, 可用於洗治皮膚因漆過敏引起的皮炎和瘙癢。

李時珍曾著重推薦山楂對食物積滯之消化功效:若食後不消化、腹脹者, 嚼食山楂果仁兩三枚, 能獲良效。 對此, 他特別記述一實例:鄰居小兒“因食積黃腫, 腹脹如鼓, 偶往羊朹樹下, 取食(其果實)至飽, 歸而大吐痰水, 其病遂愈。 ”所謂“羊朹”, 即是山楂。

清代醫家張錫純(1860-1933)稱讚山楂對月經不調的治療之功, 他在所撰《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寫道:“女子至期, 月信(即月經)不來, 用山楂兩許煎湯, 沖化紅蔗糖七八錢, 服之即通, 此方屢試屢效;若月信數月不通者,

多服幾次亦通下。 ”張氏高度評價山楂對月經不調的療效。 當然, 從現代醫學觀點而言, 山楂不是對各種病因所致月經不調均有效。

山楂不僅作單味藥治病, 更多的是與其他中藥組成各種方劑, 著名者如朱丹溪創制的“保和丸”, 山楂是其中“君藥”, 配以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蘿蔔子), 製成丸劑服用, 主要用於治療胃腸道消化不良、噁心厭食, 食物(特別是肉食)積滯及其引起的腹脹疼痛、大便不通等。

食滯食積

取糯米與山楂煮粥, 用於消化不良、胃腸道食物積滯及所引起的腹脹。

取炒山楂5枚、炒麥芽10克, 加水煮成山楂麥芽茶, 飲服幫助消化因過食米麵與油膩食物引起的胃腸道食物積滯及腹脹。

呃 逆

山楂汁每次16毫升, 一日3次, 通常服1~2天能獲效。

慢性病輔助治療

山楂15克、鮮荷葉50克, 加水煎汁飲, 用於高血壓病的輔助治療。

山楂10克、菊花10克、決明子15克,

加水煎汁飲, 用於血脂紊亂的輔助治療。

此外, 由於山楂對肉類食物的良好消化作用, 中國古人很早就利用山楂果實烹煮肉類, 以縮短煮熟時間, 改善肉質口感。 李時珍根據前人所撰《物類相感志》引述:煮老雞、硬肉, (投)入山楂數顆即易爛。 古人積累的此種生活經驗, 至為實用、寶貴。

美味零嘴 宜忌留意

山楂的用途還體現在山楂果實經加工後的多種食品, 諸如山楂汁、山楂酒、山楂醬、山楂糕、果丹皮、山楂片、糖葫蘆、山楂果脯等。

山楂固然對人們保健和日常生活有益, 但不是每個人或任何時候都可食。 它酸度高, 最好不要空腹食, 尤其是胃酸過多者;胃或十二指腸潰瘍、齲齒、大便溏薄者, 不宜食山楂;山楂有刺激子宮收縮的作用, 孕婦不可食山楂, 以避免可能引起的流產或早產。 另有報導說, 山楂不宜與牛奶、海鮮同食, 因可能引起胃結石。 因此, 食用山楂因人因時而異, 需注意食之恰當, 以取得良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