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導致嬰兒搖籃中死亡的12個誘因(1)

健康嬰兒在睡眠中突發死亡, 令多少母親傷痛欲絕。 這種多發於2~6個月嬰兒身上的異常現象, 醫學上稱為“嬰兒猝死綜合征”, 俗稱“搖籃死亡”。 據美國醫藥學會資料, “搖籃死亡”的發生率為1.5~2/千人。 迄今為止, 對此種悲劇發生的原因, 尚沒有統一的認識。 但是, 專家們已排列出以下誘發因素, 其中不少是最近發現的。

抗原過敏 由於嬰兒對某種或某幾種抗原, 如牛奶、塵埃、聚酯氣體、蟲類等發生接觸性特異反應, 或者是嬰兒本身具有潛在免疫機能缺陷, 都可能造成“搖籃死亡”。

過熱中暑 由於嬰兒穿戴過多, 被蓋捂得太嚴,

或氣溫太高, 使其在睡眠中出汗相對增多, 造成體液代謝紊亂, 發生呼吸暫停而死亡。 臨床上確有過報導, 嬰兒猝死過程中, 因過熱出大汗, 有類似中暑的表現。

食道反流 新生兒食道下端與胃相連的賁門括約肌, 功能尚未健全。 一次性進食過多, 胃內壓力增高, 使食物反流食道, 促使迷走神經反射而致呼吸和心跳過緩, 並誘發喉痙攣窒息死亡。

上呼吸道阻塞 因呼吸道感染, 或因鼻腔分泌物過多且黏稠, 軟齶鬆弛後傾, 舌後垂, 下頜骨活動度較大等原因, 造成氣道失暢, 呼吸暫停致死。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各種原因所致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導致體內缺氧應激反應低下, 在氣道失暢或其它原因導致的低血氧時, 不能以哭聲呼救,

終致腦細胞受損及在發生高碳酸血症和肺動脈壓增高中加速死亡。

代謝失常 各種因素導致肝糖原代謝異常, 肝內乙烯丙基亞麻酸減少, 影響呼吸功能調節;體內維生素B1缺乏, 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驟增等代謝失常, 均可誘發猝死。

煙毒危害 母親在孕期吸煙或被動吸煙, 發生過圍產期併發症;嬰兒睡眠環境密閉而被動吸煙過多, 也是猝死原因。

遺傳因素 因染色體顯性遺傳, 發生心律不齊致死。 但此類猝死者都有家族心律不齊史。

宮內感染 胎兒在子宮內即受病毒感染, 出生後感染繼續發展, 使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 伴發淋巴組織增生, 或因內毒中毒等, 都可誘發猝死。

催產素催產 曾使用催產素促產的嬰兒,

在宮內時受到子宮動脈血管強烈收縮的擠壓, 較長時間處在供氧不足環境中, 出生後又難於以自體功能恢復血氧, 也會導致猝死。

睡姿不當 澳大利亞塔馬尼亞大學的研究小組認為, 趴著睡覺的嬰兒, 其猝死率是仰臥或側臥者的4-5倍。

腎功能不全 英國科學家發現, 所有猝死嬰兒中, 2/3有腎功能缺陷。 這種發育缺陷是在母體中就形成了的。

專家們認為, 雖然有關“搖籃死亡”的成因, 依舊眾說紛紜, 但是, 針對以上那些可能誘發或促使嬰兒猝死的種種因素, 及早發現猝死前出現的一些蛛絲馬跡, 對預防“搖籃死亡”有積極意義。 比如, 對體重增加很慢, 反射及肌張力異常, 呼吸不平穩, 愛哭及神經過敏的嬰兒,

應在醫護人員的全天候監護中餵養。 待到確認猝死危險性降到最低限度時, 才讓其歸家。 當然, 避免使用催產素, 加強孕期保健, 避免產程過長, 定期做腎功能測定, 避免致敏物質的接觸, 預防感染性疾病, 每次不宜餵食太多, 避免趴著睡覺, 注意不要衣被嚴裹致熱, 保持室內清新空氣等, 都是目前預防嬰兒猝死的一些要點。 雖然這些方法仍不能完全避免嬰兒猝死, 但就優生優育來說, 也是應該做到的。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 當嬰兒猝死原因被完全揭示後, “搖籃死亡”的悲劇就不再是防不勝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