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靜脈曲張拖延不治小心誘發靜脈血栓

專家支招教你自測靜脈曲張, 兩類患者不宜泡腳

皮膚上“青筋”凸起, 是強壯的象徵?不, 有可能是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疾病, 一些患者腿部會微微露出“青筋”, 還有的病人感覺不到任何明顯症狀, 導致病情被忽視。 專家提醒, 靜脈曲張若不加控制、任其發展, 可以導致靜脈血栓、靜脈炎、皮膚濕疹、潰瘍、破裂出血等併發症。

靜脈曲張應儘早治療

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病, 但人們往往到病情較重時才會重視它。 當人體靜脈承受的壓力增大, 一些人的瓣膜關閉功能不好, 導致靜脈血逆流, 靜脈壓增高,

有些人血管的彈性較差也會引起擴張, 導致血管壁變薄及血管突出。

靜脈曲張的病程可持續很長時間, 有些患者會感覺到走路乏力, 站立容易感到疲憊, 還有些患者的曲張看起來不嚴重, “青筋”並不明顯, 甚至多年無明顯臨床症狀, 但並不代表它沒有危害。 廣醫二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張智輝介紹, 當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 可以導致靜脈血栓、靜脈炎、皮膚濕疹、潰瘍、破裂出血等併發症, 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一般來說, 常年久坐或久站的人更容易發生靜脈曲張, 這是因為遠端靜脈血容易積壓, 對靜脈的張力有衝擊作用。 血液要回到心臟, 除了依靠心臟收縮, 還要依靠小腿肌肉把血液“泵回去”, 而常年久站或久坐的患者,

其下肢肌肉“泵”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 容易引起血流淤積, 靜脈壓增高導致靜脈曲張。

如何判斷自己得了靜脈曲張?張智輝介紹了一個簡單方法:如果出現肢體不對稱的不適, 如單側腿腳總是不舒服, 有“青筋”顯露、腫脹、沉重感、抽筋、皮膚瘙癢等症狀, 但另一側沒什麼問題, 就很可能就是靜脈曲張了, 需要及時就診。 輕度靜脈曲張患者, 首選保守治療, 通過改善生活習慣、穿彈力襪來緩解病情。 若病情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工作, 則要考慮外科手術。

長期臥床警惕深靜脈血栓

長期臥床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常見於癱瘓患者、外傷或骨科手術後需要靜養的患者。 因為缺少翻身和運動, 血液容易積壓在深靜脈形成血栓,

一旦血栓脫落就有肺栓塞的風險。 張智輝提醒, 應讓病人多活動肢體, 利用專業設備, 如壓力帶、壓力襪、氣泵等, 讓患者肌肉有規律收縮。 如果有合併其他高危因素, 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結合藥物治療。

下肢動脈閉塞 嚴重需截肢

下肢動脈閉塞也需要引起關注。 當下肢斑塊引起下肢動脈狹窄和閉塞, 進而導致下肢的慢性缺血, 就會誘發下肢的動脈閉塞, 病情嚴重還需要截肢, 因此要儘早治療。

下肢動脈閉塞的早期症狀不明顯, 可能出現發涼、畏寒等輕微不適, 之後出現間歇性跛行, 行走時肢體乏力酸痛, 再發展會出現靜息痛, 出現壞疽等嚴重損傷。 治療下肢動脈閉塞, 輕度患者先從改善生活習慣入手, 輔以藥物治療。

嚴重患者可視情況選擇微創手術或傳統手術, 通過血管搭橋等方式重建血運。

動脈粥樣硬化也常見於頸部, 患者一般都合併有血脂異常, 要積極通過改善飲食習慣和服用藥物來控制血脂、血壓和血糖。 治療動脈粥樣斑塊, 首要是穩定斑塊, 有些患者回饋說:“我體檢時的血脂膽固醇值在正常範圍, 為什麼要吃降脂的藥?”張智輝表示, 對於動脈粥樣斑塊患者來說, 血脂指標需要嚴格控制, 以正常人的標準來要求是不夠的, 降脂藥也有益於血管重塑。

兩類病患不宜泡腳

泡腳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放鬆方式, 但張智輝提醒, 靜脈曲張患者並不適合泡腳, 因為高溫會刺激血管擴張, 按腳也會對靜脈產生不均勻的壓力, 曾有患者按腳按出了血。

“如果實在要泡, 水溫不要太高, 接近體溫, 適當舒緩一下。 下肢動脈閉塞合併糖尿病的患者也要注意, 這類患者對水溫的感知比較遲鈍, 容易發生燙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