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立夏6食療健脾胃

夏季暑濕之毒會影響人體健康, 吃些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 除煩解暑, 清熱瀉火, 排毒通便。 苦瓜、黃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蘆筍、豆瓣菜、涼薯等都屬於涼性蔬菜。 另外, 夏季是疾病尤其是腸道疾病多發季節, 多吃些大蒜、洋蔥、韭菜、大蔥、香蔥等"殺菌"蔬菜可預防疾病。

夏季暑濕之毒會影響人體健康

多吃水果補充水分

“立夏”過後氣溫升高, 由於出汗的增多, 體內丟失的水分多。 多吃水果不僅可以補充水分, 更是消暑和補充身體養分的首選。 按照中醫的說法, 人的體質有寒、熱、虛、實的區分。 事實上, 水果也是有性味寒涼的區別。 腸胃不好的人, 最好是選擇“溫和”一點的水果, 不要太甜, 也不要太酸。

多吃水果補充水分

虛寒體質以及胃寒、胃潰瘍的患者, 最好少吃西瓜、香瓜等寒涼食物。 有的人吃芒果會感覺皮膚發癢, 是因為芒果皮有組織胺成分, 容易引起過敏。 因此吃水果之前應該有所選擇, 否則也會引起身體的不適。

多喝水、少喝飲料

據中國天氣網報導, 初夏天氣都比較乾燥, 人體每天的進水量應達到2000—2400毫升。 由於早上人體血液濃度非常高, 容易形成血栓, 所以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應該喝一杯水。

一天水分的補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 保持體內足夠的水分可以清洗腸道, 預防上火。 不宜用飲料代替水, 汽水、果汁、可樂等飲料中, 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 這些物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 影響消化和食欲。

多喝水、少喝飲料

飲食要合理

清淡飲食,

但也不能拒絕葷菜由於夏季人的胃酸分泌減少, 加之飲水較多, 沖淡胃酸, 導致機體消化功能較弱, 故飲食應清淡一些。 應多吃營養豐富、氣味清淡之品, 忌食油膩、煎炸及熱性的食物。 但是, 清淡不等於素食, 素菜中雖然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及豐富的維生素, 但缺乏人體必需的蛋白質。

清淡飲食

所以, 即使在炎炎夏日也不要拒絕葷菜, 可適當攝入一些瘦肉、蛋、奶、魚以及豆製品, 關鍵是在烹調時多用清蒸、涼拌等方法, 不要做得過於油膩。 如可取鮮嫩碧綠的荷葉, 用開水略燙後, 用來包雞、包肉, 蒸後食用, 風味別致、清香可口、有增進食欲之效。

苦味宜多食

中醫認為, 凡有苦味的蔬菜, 大多具有清熱的作用。 因此, 營養學家建議, 夏季經常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 能起到解熱祛暑、消除疲勞等作用。 夏天常食苦瓜湯或苦瓜菜肴, 能調和脾胃, 清除疲勞, 醒腦提神, 對中暑、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苦味宜多食

苦菜也是一味藥食同源的蔬菜, 具有清涼解毒、消毒排膿、去瘀止痛、防治胃腸炎等功能。 食用苦菜時, 將它的根、葉洗淨, 可拌可炒可做湯, 味道苦中帶香, 是解暑開胃的佳餚, 而且對腸炎、痢疾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夏季出汗較多, 不妨喝點帶苦味的飲料, 啤酒、綠茶、苦丁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食療讓你健脾養胃

6食療讓你健脾養胃

立夏時節,時值乾卦,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於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此時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應多吃蔬果、粗糧。

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番茄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少吃過鹹的食物,如鹹魚、鹹菜等。平時可進行以下食療:

益氣養心粥

太子參30克,山藥30克,蓮子30克,粳米200克。將太子參、山藥、蓮子、粳米洗淨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同煮至米爛粥成,溫熱服食,有健脾益氣、養陰清心的功效。

益氣養心粥

鴨肉冬瓜湯

冬瓜500克,鴨肉500克,豬瘦肉100克,芡實、薏苡仁各50克,荷葉1片,陳皮5克,精鹽、味精各適量。鴨肉、豬瘦肉洗淨切塊,冬瓜連皮洗淨切塊,荷葉洗淨剪成小塊。將鴨肉、豬瘦肉、冬瓜、荷葉與芡實、薏苡仁、陳皮一起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鴨肉熟爛,調入精鹽、味精即成。當菜佐餐,食肉飲湯。有滋陰養肝、健脾利濕的功效。

黃鱔飯

黃鱔150克,生薑汁10毫升,粳米500克,精鹽、花生油各適量。將黃鱔宰殺,去內臟,去骨,洗淨後切成片,放碟內,以生薑汁、精鹽、花生油拌勻。將淘洗乾淨的粳米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待水分減少一半後,放黃鱔於飯上,繼續煮至飯熟即成。有補益肝腎、調中健胃的功效。

山藥棗豆糕

山藥棗豆糕

山藥50克,扁豆30克,陳皮絲5克,大棗肉50克,粘粉150克,白糖適量。先將山藥、扁豆洗淨放入鍋內煮熟,大棗肉切絲,將粘粉加適量水和成漿,放入山藥、扁豆、大棗肉拌勻,加入適量白糖,倒在盤中,放入鍋內隔水蒸熟即成。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生脈飲

太子參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5克,煎水當茶飲,老少皆宜,可益氣養陰,是汗出較多的夏季最佳飲品。另外,還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

山楂麥芽飲

山楂麥芽飲

山楂15克,生麥芽30克,太子參15克,竹葉10克。將山楂、麥芽、太子參、淡竹葉洗淨,用水煮沸,浸泡15分鐘即成,代茶飲,隨意飲用,有益氣清心、健脾消滯的功效。

立夏養生

立夏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併煮粥,並擱涼後食用,可起到健胃、驅暑的功效。

鼎邊糊營養豐富、容易消化

一、食以健胃

立夏是夏天開始的意思。由於立夏後氣溫升高,冷暖空氣交匯頻繁,細菌繁殖很快,濕氣較重易導致脾胃功能變弱。故從養生出發,飲食方面,以健胃養血為主。立夏當日,福州人素有食用鼎邊糊(鍋邊糊)的習慣,鼎邊糊不僅味道十分鮮美、營養豐富,且容易消化,老少皆宜。

二 飲以防暑

針對立夏飲食,民間所謂夏至陰生,此時陰氣亦漸升,陽氣亦漸降,炎炎的陽氣常被陰氣所遮蓋,所以夏季要注意養陽。 立夏養生要多注意以下幾個原則:益氣養陰,健脾除濕,清熱解暑,五臟並調。

飲以防暑

一般選用西洋參、太子參、石斛、玉竹、黃精、山藥等平和滋陰之品;健脾多選用芳香淡滲之品,如茯苓、白術、薏苡仁、蓮子、白扁豆等;清熱解暑應選用辛涼發散或甘寒之品,如菊花、金銀花、荷葉、竹葉、蓮子芯、薄荷等,所謂“夏宜用浮”,以達到合理養夏。 可以從飲出發養生,如果從預防出發,建議一周1-2次即可。

立夏時節,時值乾卦,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於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此時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應多吃蔬果、粗糧。

飲食宜清淡

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番茄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少吃過鹹的食物,如鹹魚、鹹菜等。

.進入夏季後,飲食以清淡、苦寒、富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為佳,避免吃粘膩難以消化的食物,勿過飽過饑;重視健脾養胃,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同時在日常膳食中應多配些含鉀豐富的食物,有利於防暑。如茄子、番茄、黃瓜、榨菜、紫茶、海帶、土豆、豆製品與桃子、香蕉、蘋果、葡萄、西瓜、無花果等。同時,它們還含有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等,故可提高人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而起到預防中暑的作用。

重視健脾養胃

結語:對於我們來說立夏就是標誌的夏天的到來,但是按照我們國家的傳統,立夏的養生和飲食都是非常重要的,小編介紹了那麼多的立夏飲食,大家一起來試試。

食療讓你健脾養胃

6食療讓你健脾養胃

立夏時節,時值乾卦,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於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此時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應多吃蔬果、粗糧。

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番茄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少吃過鹹的食物,如鹹魚、鹹菜等。平時可進行以下食療:

益氣養心粥

太子參30克,山藥30克,蓮子30克,粳米200克。將太子參、山藥、蓮子、粳米洗淨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同煮至米爛粥成,溫熱服食,有健脾益氣、養陰清心的功效。

益氣養心粥

鴨肉冬瓜湯

冬瓜500克,鴨肉500克,豬瘦肉100克,芡實、薏苡仁各50克,荷葉1片,陳皮5克,精鹽、味精各適量。鴨肉、豬瘦肉洗淨切塊,冬瓜連皮洗淨切塊,荷葉洗淨剪成小塊。將鴨肉、豬瘦肉、冬瓜、荷葉與芡實、薏苡仁、陳皮一起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鴨肉熟爛,調入精鹽、味精即成。當菜佐餐,食肉飲湯。有滋陰養肝、健脾利濕的功效。

黃鱔飯

黃鱔150克,生薑汁10毫升,粳米500克,精鹽、花生油各適量。將黃鱔宰殺,去內臟,去骨,洗淨後切成片,放碟內,以生薑汁、精鹽、花生油拌勻。將淘洗乾淨的粳米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待水分減少一半後,放黃鱔於飯上,繼續煮至飯熟即成。有補益肝腎、調中健胃的功效。

山藥棗豆糕

山藥棗豆糕

山藥50克,扁豆30克,陳皮絲5克,大棗肉50克,粘粉150克,白糖適量。先將山藥、扁豆洗淨放入鍋內煮熟,大棗肉切絲,將粘粉加適量水和成漿,放入山藥、扁豆、大棗肉拌勻,加入適量白糖,倒在盤中,放入鍋內隔水蒸熟即成。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生脈飲

太子參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5克,煎水當茶飲,老少皆宜,可益氣養陰,是汗出較多的夏季最佳飲品。另外,還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

山楂麥芽飲

山楂麥芽飲

山楂15克,生麥芽30克,太子參15克,竹葉10克。將山楂、麥芽、太子參、淡竹葉洗淨,用水煮沸,浸泡15分鐘即成,代茶飲,隨意飲用,有益氣清心、健脾消滯的功效。

立夏養生

立夏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併煮粥,並擱涼後食用,可起到健胃、驅暑的功效。

鼎邊糊營養豐富、容易消化

一、食以健胃

立夏是夏天開始的意思。由於立夏後氣溫升高,冷暖空氣交匯頻繁,細菌繁殖很快,濕氣較重易導致脾胃功能變弱。故從養生出發,飲食方面,以健胃養血為主。立夏當日,福州人素有食用鼎邊糊(鍋邊糊)的習慣,鼎邊糊不僅味道十分鮮美、營養豐富,且容易消化,老少皆宜。

二 飲以防暑

針對立夏飲食,民間所謂夏至陰生,此時陰氣亦漸升,陽氣亦漸降,炎炎的陽氣常被陰氣所遮蓋,所以夏季要注意養陽。 立夏養生要多注意以下幾個原則:益氣養陰,健脾除濕,清熱解暑,五臟並調。

飲以防暑

一般選用西洋參、太子參、石斛、玉竹、黃精、山藥等平和滋陰之品;健脾多選用芳香淡滲之品,如茯苓、白術、薏苡仁、蓮子、白扁豆等;清熱解暑應選用辛涼發散或甘寒之品,如菊花、金銀花、荷葉、竹葉、蓮子芯、薄荷等,所謂“夏宜用浮”,以達到合理養夏。 可以從飲出發養生,如果從預防出發,建議一周1-2次即可。

立夏時節,時值乾卦,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於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此時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應多吃蔬果、粗糧。

飲食宜清淡

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番茄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少吃過鹹的食物,如鹹魚、鹹菜等。

.進入夏季後,飲食以清淡、苦寒、富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為佳,避免吃粘膩難以消化的食物,勿過飽過饑;重視健脾養胃,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同時在日常膳食中應多配些含鉀豐富的食物,有利於防暑。如茄子、番茄、黃瓜、榨菜、紫茶、海帶、土豆、豆製品與桃子、香蕉、蘋果、葡萄、西瓜、無花果等。同時,它們還含有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等,故可提高人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而起到預防中暑的作用。

重視健脾養胃

結語:對於我們來說立夏就是標誌的夏天的到來,但是按照我們國家的傳統,立夏的養生和飲食都是非常重要的,小編介紹了那麼多的立夏飲食,大家一起來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