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個人營養狀況自測法及三餐搭配指南(圖)

文章導讀

個人營養狀況自測

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的營養狀況怎樣,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健康, 那麼有沒有一個簡單的測試, 讓大家就知道現在的營養狀況是怎麼樣的, 是營養過剩, 還是營養不足呢?

中國營養學會秘書長翟鳳英介紹, 首先作為一個人體, 是不是一個正常的體態, 就可以測一下體重, 測一下身高。 用你的體重的公斤數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得一個指數, 指數如果是在18.5—24.9之間, 那個你的身體就是正常的, 不胖不瘦。 那麼小於18.5就是消瘦的, 屬於營養不良。 如果大於24, 按照中國的標準就是“超重”,

或者是肥胖, 就要注意, 多鍛煉, 控制自己的體重。

三餐搭配指南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三餐如何搭配才能做到營養、健康、平衡呢?

一般早餐的比例應該占20%—30%, 根據人的勞動強度不同。 中午30%—40%, 晚上也是30%—40%。 早餐要求天天吃。 糧食類、蔬菜類、蛋類, 或者是肉類, 有條件的都應該吃一點,

不要吃多, 但是要在早餐裡面體現出來。 比如說拌點小涼菜, 吃一點麵包, 麵包可以加一小片火腿腸, 或者吃半個到一個雞蛋, 雞蛋可以在早餐裡面吃, 喝杯奶, 營養就很豐盛了。

中午, 如果有條件在家裡的時候就炒兩個素菜、一個葷菜, 三個菜就可以了。 一個星期可以調配起來, 米飯、饅頭或者是玉米麵、窩窩頭等等。 但是中午或者一天的任何一餐裡不要忘了紅薯, 紅薯一般每天要吃一塊到半塊, 每天吃最好。 紅薯可以提供很多膳食纖維。 特別是中年以上。 老年人容易引起便秘, 通過吃蔬菜和紅薯, 可以預防便秘。 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它既能滿足自己身體當中的營養素, 又可以做到腸蠕動的正常功能, 這是要提到的。

晚飯的量比中午要少一些。 晚飯吃完以後, 很多人都容易犯困, 看電視, 活動量很少, 特別容易發胖。 但是晚飯的種類反而要多一些。 還有一些水果, 在晚餐之後, 或者是兩餐之間都可以搭配多種多樣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