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驚!牙多黑 血管就有多“黑”

幾乎所有煙民都有這樣的經歷, 煙吸久了, 咳嗽、咽炎不說, 連牙齒都跟著“作亂”, 原本一口潔白無瑕的牙因此變得黑不溜秋, 影響美觀。 吸煙越多、時間越長, 尼古丁等有害物質在體內沉積得越多, 牙齒會變得越黑, 心血管等器官受到的傷害也越大。

吸煙是導致人體血管發生故障的最大兇手之一

張紀蔚介紹, 吸煙是導致人體血管發生故障的最大兇手之一。 在心血管疾病的眾多危險因素中, 吸煙僅次於高齡, 位居第二。 “哪怕你原先身體再好, 一天兩包煙, 也肯定會給血管留毒, 使之一天天脆弱下去。

”張紀蔚說, 美國科學家50多年的研究表明, 每天吸煙20支以上, 冠心病風險會增加2—3倍。

吸煙對心血管有“七大罪狀” 北京軍區總醫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醫師和渝斌解釋說, 人吸煙時會吸入大量尼古丁, 其中含有的有毒物質進入人體後就會對心血管、血脂及血液凝血功能等產生影響, 繼而引發高血壓病、高膽固醇血症、動脈硬化、心源性猝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總體上說, 吸煙對心血管有‘七大罪狀’, 一旦血管變‘黑’, 諸多問題都會不請自來。 ” 第一, 吸煙後由於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可使心跳加快, 血壓升高。 第二, 造成動脈粥樣硬化。 俗話說, “人與動脈同壽”, 如果動脈出現問題, 心、腦、腎等全身器官都會受到影響, 一旦出現堵塞後果更是不可想像,

心梗、腦梗、腎栓塞、腸道栓塞都會接踵而來。 第三, 誘發猝死。 冠心病患者吸煙, 可能促使心室顫動的發生, 而這正是引起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第四, 導致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而且吸煙量越多, 脈管炎越重。 第五, 促使血液形成凝塊, 易導致血栓。 第六, 降低人體對心臟病先兆的感應能力。 尼古丁會抑制人體正常的痛感, 影響人們對心臟病的“報警器”———心絞痛的感知, 以致突發心梗甚至猝死。 第七, 影響血脂、血糖, 已有大量證據表明, 心腦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第一“等危症”, 血糖受損等於直接傷害心腦血管健康。 “目前, 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威脅國人生命的第一大殺手, 絕不能等到問題一發不可收拾時再採取對策,
從現在起就要注意捕捉心腦血管疾病的蛛絲馬跡。 ”和渝斌說。 除了牙齒變黑可以透露心血管的受損程度外, 像勃起功能障礙、打呼嚕, 特別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體重超重、天冷容易手腳發涼等都可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信號。

而且, 有一些症狀需要特別重視, 比如經常感到心慌、胸悶;勞累時感到心前區疼痛或左臂放射性疼痛;早晨起床時, 一下子坐起來, 感到胸部特別難受;飯後胸骨後憋脹得厲害, 有時冒冷汗;晚上睡覺胸口憋悶難受, 不能平躺;情緒激動時心跳加快, 胸部明顯不舒服;走路時間稍長或速度稍快便感到胸悶、氣喘、心跳加快;爬樓梯或做一些原本很容易的活感到特別累, 得歇好幾次才能幹完,

且感到胸悶、氣喘;渾身乏力, 不願多說話。

如何遠離心血管疾病? 對此,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胡大一教授建議, 生活方式是眾多疾病危險因素的源頭, 只要建立起預防意識和健康的生活習慣, 必然會讓人們遠離心血管疾病。 首先, 必須戒煙。 這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最可以改變或控制的因素, 而且事實證明, 無論從何時開始戒煙都不晚, 肯定獲益匪淺。 有資料證明, 戒煙15年後, 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和不吸煙者比較就沒有多少差別了。 其次, 擁有合理的膳食結構。 少吃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 少吃鹽及油炸食品, 遠離餅乾、薯片等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多吃芒果、木瓜、葡萄、柚子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

少吃紅肉多吃魚, 特別是三文魚等富含歐米伽-3的深海魚。 再次, 堅持運動, 控制腰圍。 久坐對健康不利, 保證每天不少於30分鐘的有氧運動, 像跑步、散步等, 以有效控制體重。 最後, 保持開朗的好心情。 即使生活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 也要學會宣洩, 懂得隨時為自己減壓, 讓生活“慢”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