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夏天吃乾薑 能治3種病!

在《姜文化》雜誌裡, 收錄了一篇羅大倫博士對乾薑的詳細解說, 徹底回答了人們對生薑與乾薑的疑問。 摘文如下:

姜在中醫裡面用處很多, 有生薑、乾薑、煨姜、炮薑等。 乾薑並不是生薑直接曬乾這麼簡單。 接著看。

民國期間著名的中醫張錫純說過, 薑最早的根莖叫母薑, 這個母薑曬乾叫乾薑, 如果母薑放入地下, 發芽, 長出其他的根莖, 這些當年生的莖塊, 叫生薑, 所以生薑不是母薑, 生薑的辛辣之性比乾薑要差一點, 而以發散為主。

乾薑和生薑不同

中醫認為:生薑味辛、性溫, 歸脾、胃經, 解表散寒、溫中健胃止嘔、化痰止咳。 乾薑, 味辛、性溫, 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

生薑發散的性質比較大, 有發汗的作用, 乾薑這個作用就不大了, 它的作用在裡面, 是一味溫裡的藥物。

在中醫裡面有句話, 叫“附子非乾薑不熱”。

在《傷寒論》裡面有一個著名的溫陽的方子【四逆湯】,

用的就是附子和乾薑搭配, 用來回陽救逆。

這個方子是中醫裡面的一個派別——火神派的利器。 火神派的一些大師, 就是經常用這個【四逆湯】來救人於危難。

當人病重, 陽氣虛微, 這個時候正氣根本無法祛邪外出, 往往馬上就會出現危證,

這個時候使用【四逆湯】, 會振奮人的陽氣, 使得患者出現生機。

在換季或者冬天, 人們穿得少了, 風會直接打到肚子上, 尤其是在室外時間長了, 肚子就會冷到, 這往往會引起肚子痛, 有的女士會更嚴重一些。

這個時候家裡如果有乾薑粉, 就可以沖服一點, 可以起到暖中的作用。

這種乾薑粉一般超市就有賣的, 在佐料櫃檯, 很方便購買, 一般沖服一次就可以了。 同時用熱水泡泡腳, 腹痛會很快緩解掉的。

一味乾薑治大病

乾薑味辛, 性熱。 主要功能為溫中散寒, 回陽通脈。 能引血分藥入血中氣分而生血, 引附子入腎而祛寒回陽, 並能溫助心肺的陽氣。 常用於以下幾種情況:

01腹痛腹瀉

由於脾胃虛寒, 寒邪影響脾胃運化功能而致脘腹冷痛, 喜熱喜按, 或吐或瀉, 吐瀉物清稀等症, 可用乾薑溫中散寒。

常與黨參, 白術、炙甘草、藿香、吳萸, 茯苓, 陳皮等同用。 若胸腹俱冷痛、大寒、嘔吐不能食, 腹中寒氣上沖, 上下疼痛者, 可配川椒、人參、黨參)、飴糖同用(《金匱》大建中湯)。

02亡陽虛脫

體弱陽虛者抵抗力弱,

如遇寒邪太盛, 內侵臟腑, 而出現脈微欲絕、四肢逆冷, 涼汗濕衣, 大便清稀完穀不化, 或用發散藥過多致大汗淋漓出汗太多而出現四脈瓢冷, 體溫低下等, 此為寒邪傷陽, 或大汗亡陽而造成陽氣欲脫的證候。

可急用乾薑回陽通脈, 常配附子、甘草同用(《傷寒論》四逆湯), 虛人、老人還可再加黨參(或人參), 冷汗不止者, 還可加麥冬, 五味子、山萸肉等等。

03寒痰咳喘

由於陽氣虛, 水濕不化, 聚而為飲, 水飲寒痰, 上犯於肺可致咳嗽, 吐白色稀水泡沫狀痰, 氣喘, 畏冷, 頭眩, 不欲飲水, 冬季易發等症。

可以本品配細辛, 五味子, 名“姜辛味’法, 有溫肺, 開肺, 合肺的作用, 常加入應證湯藥中使用, 例如小青龍湯(麻黃、桂枝、白芍, 甘草, 半夏、乾薑、細辛、五味子)等。

夏天妙用薑, 還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只是很多人在夏天用生薑還是乾薑的問題上一直很糾結。

“冬吃蘿蔔夏吃姜, 不勞醫生開藥方。 ”這是古人經驗的總結, 也是順應天時的養生之道。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 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