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遠離癌癥

不合理的膳食

飲食是人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盡管食物中的有害物質含量很少, 但天天接觸, 積少成多, 也足以損害健康, 甚至導致癌癥。 當然不是指所有的癌癥都是由飲食引起, 人類癌癥中的30% ̄35%則要歸咎于飲食不當。

1.烹調方法:

烤牛肉、魚等食物其熏黑、烤焦的部分, 含有強烈的誘變劑, 有人發現用不銹鋼盤煎牛肉餅, 200℃時即迅速形成誘變物質。 溫度升高, 誘變物含量成倍增加。

2.微量元素與維生素攝入不足:

科學家發現, 硒的偏低, 有患癌傾向。 β-胡蘿卜素的缺乏, 可使呼吸道上皮發生鱗狀化生, 這種細胞的改變,

被認為是癌前表現。

3.飲酒:

酗酒可灼傷胃黏膜, 引起慢性胃炎, 而胃炎有轉變成胃癌的可能性。 長期酗酒, 可明顯損傷肝細胞, 易發生肝硬化, 由此可進一步發展成肝癌。

4.熱食:

不論是茶、粥等熱食, 可致食管長期受熱引起灼傷, 當修復不良或機體消癌報警系統不全時便可致食管癌。

5.腌制與霉變食物:

在腌制的肉類與魚類中發現, 亞硝胺的化學物質是強致癌物, 可以引發多種腫瘤。

6.農藥污染:

有些農藥, 對人類有很大的致癌性危害。 市售的水果及蔬菜經常含有農藥殘毒。

7.高脂肪膳食或膳食纖維不足:

多吃羊、牛肉類脂肪的人群中, 大腸癌發生率明顯高于吃低脂肪膳食的人群;而在人們膳食中含較多的膳食纖維, 大腸癌發病顯著降低,

這可能與后者使人排便快、糞量多, 致使致癌物與腸黏膜接觸時間短有關。

8.飲水污染:

飲水污染的程度與多種癌癥發病率呈正相關。

除了上述的飲食與癌癥明確的密切相關外, 科學家還認為, 攝入過多甜味劑、咖啡或食物中缺碘等都可能與某些癌癥有關。

缺少運動

體育鍛煉能防癌, 久坐不動的人易患癌癥, 有人或許不信。 德國科學家發現, 同年齡的確良, 在同一期間堅持體育鍛煉的, 得癌癥的可能性只是缺乏體育鍛煉的人的1/9;而且堅持體育鍛煉的人, 即使患了癌癥, 其自下而上時間也比缺乏體育鍛煉的人長得多。 實驗表明, 體育鍛煉能增強免疫功能。 中老年人只要每天參加10 ̄15分鐘的體育鍛煉, 其血流中的白細胞就可以增加50%。

體內免疫功能越強, 其殲滅癌細胞的能力也越強。

但并非運動量越大對身體越有利。 美國專家長期跟蹤調查證實, 長壽者大多數不是常年熱衷于馬拉松等劇烈運動的人, 卻往往是經常參加輕微運動的人。

科學家們估計, 到2015年, 生活方式疾病將成為世界頭號殺手。 改變生活方式, 是比用藥更加有效的預防癌的措施。

因此, 為了防止癌癥的發生, 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不吸煙, 保持心情舒暢, 堅持體育鍛煉。

不良心理因素

長期壓抑和不滿, 過于強烈的憂郁、悲哀、恐懼、憤怒等, 另外還有遭受巨大心理打擊而不能及時自拔者(如婚變、失去親人、學習工作失利等)都容易誘發癌癥。 科學家甚至總結出所謂的癌癥性格:是指性格和情緒極其古怪走極端者,

如憂郁、嫉妒、狹隘、好斗、易怒、爭強好勝等。

心理因素致病, 是通過中極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機體免疫功能三方面, 悄悄地、慢慢地使人生病。 應激、抑郁都可致皮質或下丘腦功能的改變, 普可直接或通過免疫反應削弱對抗惡性腫瘤的抵抗力。

吸煙

吸煙致癌已為無數事實證明。 煙霧中含有4000種化合物, 其中43種已被認為是致癌物。 煙霧中的一氧化碳、氰化氫、甲醛和菸堿(尼古丁)不僅會增加癌癥的發生率, 而且也會導致患心臟病、高血壓等。

上海腫瘤醫院660例肺癌統計, 吸煙都占90%。 吸煙引起的肺癌有很長的潛伏期, 它與每日吸煙數量、吸煙時間長短和開始吸煙年齡有關。 戒煙越早,

戒煙時間越長, 發生肺癌的機會也越低。

被動吸煙對人體危害, 比人們想象的大得多。 間接吸入的煙霧是A級致癌物。 在家庭中, 深受被動吸煙之害的莫過于配偶和兒童。 如兒童生活在一個吸煙者的家庭里, 發育未完全的呼吸系統和免疫系統, 無力防御這些有害氣體, 成年時患肺癌的機會亦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