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兩會快評】盼民生福利實實在在揣進老百姓腰包

如同每年兩會, 今年很多人也在關注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從取消手機漫遊費, 到打擊假冒偽劣、讓群眾花錢消費少煩心;從減輕中小企業稅負,

到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穩定就業;從詳細部署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 到提高醫保補助標準、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府對民生福祉問題關注頗多, 想得很細。 雖然當前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不少困難, 但是“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的承諾堅定不移, 這也使老百姓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期盼。

如何將美好藍圖在現實生活中落地, 是百姓最關切的。 從以往的改革歷程看, 政策落地也並非易事。 一些看似簡單的創新和措施, 因為在落實中牽涉的利益錯綜複雜而一路磕磕絆絆, 對此需要上下統一認識, 破除利益藩籬, 協調聯動推進。 還有一些問題的解決確實面臨現實的困難, 條件還不完全具備, 但群眾反映強烈、期待迫切, 需要政府努力創造條件, 逐步、儘快加以解決, 讓百姓感受到變化。 這些都是對各級政府執政和社會治理能力的考驗和挑戰, 也需要人大、政協以及相關部門發揮監督職能, 確保國家規劃和中央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落實。

落實中央部署、保障民生福祉, 健康領域任務繁重。 醫療、醫保、養老、食藥安全、公共衛生、生育服務等, 都直接關係老百姓日常生活, 社會反應敏感, 也容易成為群眾“不滿意”的地方。 今年, 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持續提高,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再次增加,

一系列醫改政策加大推廣落實力度。 政策和投入的支持, 給健康領域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同時也對管理水準、探索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如果政策和投入用不好, 很可能使老百姓最終得到的實惠打了折扣。 國家戰略如何細化為具體措施, 財政投入怎麼分配使用才能調動人員積極性, 提高服務效率, 是有關部門和機構需要思考、探索的問題。

去年, 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 今年, 政府工作報告對如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 這其中, 有些是具體的指標任務, 比如, 實現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分級診療試點和家庭簽約服務擴大到85%以上地市等;更多的是指出了方向、明確了要求, 比如, 啟動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 保護和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把好飲食用藥安全每一道關口等, 這些還急需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探索具體實現路徑, 提供可推廣的經驗, 讓問題早解決、群眾早受益。 探索、創新, 難免就會有失敗、差錯, 調動各個方面改革的積極性,

讓想幹事的敢幹事、真幹事, 除了有政策、投入支持, 還要讓他們少一些後顧之憂。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要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 給幹事者鼓勁, 為擔當者撐腰。 這為進入深水區、攻堅期的醫改, 為處於摸索期的大健康產業發展, 提供了強大的創新支撐力。 國家衛生計生委已經將2017年定為“工作落實年”, 要求全系統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項頂層設計和規劃的落實。 只要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勇於擔當、大膽探索、狠抓落實, “幹字當頭, 真抓實幹、埋頭苦幹、結合實際創造性地幹”, 就能讓藍圖變成現實, 讓百姓更多地感受到健康中國的陽光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