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春夏之交防上火切忌熬夜

身體壯實火氣大

天氣乾燥時, 人們稍不留神就會“上火”。 尤其在北方的春季, 上火時不僅會口乾舌燥, 甚至還會讓人心緒不寧, 有的人更會因肝火旺大發脾氣。 中醫認為, 雖然“火”大部分是由內而生的, 但環境氣候的變化常是重要的誘因。

哪些人容易上火呢?俗話說“小夥子睡涼炕, 全憑火力壯”。 中醫認為生命靠一股真火, 即陽氣來推動, 它是人體的熱能, 也是推動人體各種生理功能的動力, 在中醫裡面稱為“少火”。 對於人體來說, 少火充旺, 身體各方面的機能就能正常運轉, 抵抗力也較強。 如果火力不足,

就會畏寒怕冷、身體虛弱、抵抗力弱。

一般來說, 年輕人比老年人陽氣旺、火力壯, 男性比女性火力壯。 但如果火過亢, 超過正常範圍, 就變成了“邪火”, 會引起紅、腫、熱、痛等不適, 出現上火現象。

許多小孩也會因火力壯而上火, 這是小兒“純陽”體質的表現。 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 往往生機旺盛、蓬勃發展, 此時形體發育、肢體功能、智力發育及臟腑功能活動均快速增長, 不斷向完善、成熟的方面發展, 因此體內陽氣較為旺盛。 需要注意的是, 孩子火力壯是在長身體, 只要沒有病症, 就不需要降火。

春夏天氣炎熱、乾燥, 不但容易讓人產生煩躁不安的情緒, 而且身體會出現各種症狀:口渴、口苦、頭暈, 甚至咽喉灼痛、口舌生瘡等, 很可能是上心火。

學會四招助滅火

對於上火, 很多人束手無策, 但專家指出, 其實只要做好自身調養, 滅火不是件難事。 解決方法為去火, 可服用滋陰、清熱、解毒藥物, 也可採用中醫針灸、拔罐、推拿、按摩等方法, 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 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要防止上火, 第一, 要學會調情志。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思維、神志, 所以在夏季, 首先應該調暢情志, 才能夠心神寧靜、思維敏捷, 在認知上要從正面看世界, 擁有陽光心態。 ”第二, 從飲食上加以控制, 吃一些降火、敗火的食物, 比如新鮮的蔬菜水果等。 第三, 工作上不要太疲勞, 要有張有弛, 這樣符合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同時要適當鍛煉, 游泳、早晚散步都是非常好的運動方式, 但鍛煉不宜過度, 以睡一覺能恢復體力為度。

第四, 要多喝水, 一般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 但不要短時間大量喝冰水, 否則會損傷胃黏膜, 影響脾胃功能。

另外, 平時我們感到自己上火時, 都會服用一些能敗火的中成藥, 做到有備無患。 一旦出現口腔炎症、潰瘍等上火症狀, 及時用一些外用藥, 搭配吃些去火中成藥, 既能減少病痛, 又能縮短病程。

睡不夠覺, 愛上火

通常, 人們在上火之前並沒有明顯的症狀, 但上火後, 就表現成全身燥熱、口唇乾裂、心緒不寧, 嚴重的口瘡、咽喉腫痛等症狀會影響正常飲食。

引起上火的原因很多, 除了氣候因素外, 情緒波動、勞累過度、飲食不當、消化不良等都會導致體內產生各種“熱”的症狀, 如咽喉幹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燥、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

專家認為, 都市生活容易導致“熱氣”的原因有三類:

休息不夠。 中醫理論認為, 休息不夠會導致體內的陽氣浮越而出現“火氣”的種種表現, 不過這種火氣是虛火而非實火, 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味用寒涼的清熱解毒類藥物或食物, 很可能會導致“火氣”更加嚴重。

飲食不當。 如進食煎炸熏烤的食物、過量飲酒、吃太肥膩食物等, 這些東西本身就是些熱性食物, 過量進食又會造成消化不良, 食物積聚在消化道內, 也會導致“熱氣”。

情緒失調。 都市生活壓力大, 白領階層尤甚。 中醫有“七情化火”之說, 意思就是說長期處於憂鬱、憤怒、思慮等不良情緒的人, 容易出現上火症狀。

對於已經上火的人, 不宜吃辛辣食物、喝酒、抽煙和熬夜,

應注意保持口腔衛生, 經常漱口, 多喝水。

身體 “警報”別忽視

如果你突然發現自己嘴角上長了小泡、嘴裡起了潰瘍、牙齦紅腫、咽喉幹痛……你自己都會下診斷書, 是“上火”了。

上火, 是一個很富有中國特色的提法, 並不是說中國人的身體比較特殊, 只有中國人才會上火, 而是因為上火是中醫對許多症狀的一個籠統的說法, 影響因素很多。 中醫理論認為, 人體裡本身是有火的, 如果沒有火生命就停止, 也就是所謂的生命之火。 當然火也應該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 比如體溫應該在37度左右, 如果火過亢人就會不舒服, 出現紅、腫、熱、痛、煩等表現。 這是身體在響“警報”, 提醒你最近的生活可能不夠規律。

就西醫而言, 上火是感染了一些病原體,

導致人體某些功能不能正常發揮作用而出現的一種“准病態”。 引起“上火”是人體各器官不協調造成的, 醫學上稱之為應激性疾病。 若平時消耗大量的精力和體力, 就使全身各系統處在緊張和變化之中, 即處於“應激狀態”。 機體一旦進入應激狀態, 就會破壞體內環境的協調、平衡和穩定, 導致疾病的發生。

加拿大心理學家塞爾耶·漢斯認為, 身體和精神負擔過重會導致應激狀態的產生。 在應激狀態下, 機體的心率、血壓、體溫、肌肉緊張度、代謝水準等都發生顯著變化, 緊張而持久的應激會產生過度的興奮、行為紊亂等, 這種持續的應激狀態會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變化影響機體的生物化學保護機制, 導致胃潰瘍, 胸腺退化,免疫力下降等。

胸腺退化,免疫力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