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走出厭奶期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作為父母, 肯定希望孩子順順利利的吃奶, 這樣孩子的健康就會有保障, 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 有的孩子到了一定時期的時候, 就會出現厭奶的現象, 這時候孩子的精神活力會大大下降, 吃奶量明顯減少, 這時候父母們會非常著急, 實際上, 這是正常的厭奶現象, 那麼如何幫助寶寶走出羊奶期呢?

1、考慮隨性餵食

對於厭奶期寶寶的媽媽可採取隨性的餵奶方式, 等到寶寶有需要的時候再喂, 因為寶寶就算是厭奶, 也敵不過肚子餓。 媽媽們餵食的時候, 不在需要定時來喂, 可以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 平時多用遊戲來消耗寶寶的體力, 比如室內游泳, 玩健身架等, 待到他精力耗盡的時候會感到饑餓, 進食狀況會改善很多。

有媽媽採取讓寶寶吃迷糊奶的方式, 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 還會讓寶寶養成不好的習慣, 有連吃5個月迷糊奶的寶寶媽說, 這簡直就是主動培養寶寶“不睡覺就不吃奶”的習慣,

他們會覺得吃奶就是應該在困了的時候, 所以清醒的時候更是不吃。

2、不要用強迫的方式

千萬不要因為擔心寶寶喝太少影響長身體而採用強迫方式, 寶寶的身體狀況沒有異常, 體重沒有減輕, 家長就沒必要去強迫寶寶喝奶,

因為這時候進食量少並不代表寶寶營養缺乏, 強行逼迫反而會讓寶寶對吃產生恐懼。 如果寶寶的體重變輕, 身體出現了營養不良的狀況, 這時候家長可以諮詢醫生, 並考慮讓寶寶接受半流質的輔食。

3、耐心引導寶寶度過“厭奶期”

厭奶期持續的時間會因人而異, 從一兩個星期到半年都有, 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厭奶期“鬥智鬥勇”。 厭奶雖然不是疾病, 但若是持續時間過長, 寶寶越來越不覺得餓, 食量越來越小, 體重不再適度增加, 在生長曲線表上, 體重百分位元下降兩個曲線, 或者落後到第三百分位以下, 就會造成“生長遲緩”, 所以, 寶寶厭奶期持續太久, 就不能單純的等待他自然恢復。

在對待寶寶厭奶的問題上, 媽媽們不只在於如何正確治療或糾正, 而要想辦法預防, 比如寶寶某一次喝下了較多的奶, 可以在喝完後親吻或者撫摸寶寶, 表揚鼓勵他, 不管他能否聽得懂, 這種心情他是能感受的到的。 還要儘量避免過早地讓寶寶接觸成人飲食,

重口味的食物很容易把寶寶胃口養刁, 自然會對沒味道的奶失去興趣。

4、給寶寶創造良好的生活秩序

不管厭奶究竟是什麼原因, 想要糾正過來, 都得靠寶寶自己恢復饑餓感。 給寶寶創造良好的生活秩序很重要, 什麼時候餵奶, 寶寶也會形成固定的生物鐘, 如果他願意4個小時吃一次, 每過2個小時喂一次, 他肯定不樂於接受, 過於頻繁的餵奶會讓寶寶產生抵抗情緒。 而且進食時候一定不要去逗弄寶寶, 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對外界很好奇, 如果進食時候身邊有別的吸引他的注意力, 自然就會不愛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