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適當饑餓可以維護健康

“若要小兒身常康, 腹中常有三分饑, 身上常有三分寒。 ”這是千百年來證明行之有效的民間育兒諺語。 現代社會中, 卻有許多人違背了這個道理。

有很多肥胖兒童, 都是吃得太多太飽所造成的。 同樣的不良後果, 也在成年人身上發生。 攝入的熱量大於支出, 是造成肥胖、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 人體在饑餓狀態下, 腦垂體會減少死亡激素的分泌, 並促進機體脂肪分解, 轉化成糖原、能量, 以維持大腦等重要器官生理活動的需要。 保持適度的饑餓狀態, 能夠減輕胃腸道負擔, 增加大腦的血液供應, 增加人的活力。 相反, 經常吃得過多過飽, 就會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 減少大腦的血液供應, 人會變得容易缺少生機與活力。 遠在2000多年前, 中國古代醫學家就提出一個人為了維持健康務必要控制飲食。 “食飲有節”是人能“盡終其天年”的重要條件。

並指出了食之過飽的危害:“因而飽食, 筋脈橫解, 腸為澼痔。 ”(引自《黃帝內經素問》)吃得過多過飽, 會使人的筋脈受到損害, 造成行動不便, 或發生痔瘡、大腸病變等毛病。

吃得過多, 容易引起肥胖, 而肥胖者不但容易發生慢性疾病, 還會發生大腦提前衰老, 以致記憶力、判斷力、注意力、聯想力等水準全面下降。 因此, 為了你的健康長壽, 有必要適度饑餓, 節制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