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女性最易“心理感冒”

在這個季節轉換的時候, 心理科專家表示, 日照和氣溫變化大, 會容易影響人的情緒, 一些本來並不起眼的小事, 趕上這個季節便會誘發情緒中的不穩定因素。 據統計, 有30%的人對天氣的變化有感覺, 出現種種不適症狀, 因此, 建議市民在季節轉換應防“心理感冒”, 特別要注意季節性情感障礙的發生。

兒童季節性情感障礙致厭學

“有的小朋友一到冬天, 脾氣就變得特別壞, 與父母、老師、同學頂嘴甚至吵架, 不喜歡和別人交往, 早晨懶得起床, 學習成績有所下降。 可是在春、夏、秋季, 他完全變得像另外一個人似的,

學習進步了, 脾氣好多了人也勤快了。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李豔主任說, 這其實是一種兒童精神病———季節性情感障礙。

患有季節性情感障礙的兒童, 通常在每年的10-12月開始出現一系列抑鬱症狀, 持續至次年的3-5月, 然後自行消失或緩解。 據研究, 患季節性情感障礙的兒童主要是因人體的生物化學物質受光影響所致。

專家表示, 褪黑素可能與此病密切相關。 當冬季日照少, 夜晚逐漸變長時, 血液中的褪黑素持續時間也較長, 從而出現睡眠過多, 人體懶洋洋, 煩躁不安的症狀。

女性受影響是男人的4倍

季節性情感障礙可以說是一種季節病, 用患者的話來講, “對於自己來說, 一年分兩季, 到冬天時愛睡覺, 不愛出門,

對什麼都沒信心, 到夏天則是最快樂的時候!”因為患者隨著冬季的到來和日照時間的減少出現抑鬱症狀, 當春天來臨、白晝變長, 他們就會逐漸走出抑鬱, 恢復正常的情緒和活力。

“不僅兒童會患上季節性情感障礙, 成人、青少年也無一倖免。 ”李豔說, 季節性情感障礙通常起病于成年期(平均起病年齡是23歲), 女性是男性的4倍。 目前, 大約有1100萬人被診斷為季節性情感障礙。

為什麼女性更易患此病, 研究認為, 可能是因為她們對日照時間更加敏感的緣故。 因此, 醫生和患者家屬應注意觀察其生活是否有發生變化, 比如昏昏欲睡、無精打采、食欲增加(喜歡吃米飯、麵包等碳水化合物)、注意力難以集中, 不愛與朋友交往等, 這對指導治療有所幫助。

防治在於建立正常的生物鐘

如果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是因為天氣季節的變化, 那麼就可以做出計畫, “將預期變化計入生活計畫中”。

專家建議, 入冬之後, 多做戶外運動或者出去散步, 曬曬太陽。 如果陰天的話, 可以在室內儘量延長光照時間, 室內照明保持明亮的光線。 研究發現, 當黑夜來臨時, 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 它能影響人的情緒, 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分泌。

其次, 睡眠是精神障礙復發的晴雨錶, 如果昏昏欲睡, 家屬要隨時注意這些早期信號, 及時洞悉患者異常表現及時就醫。

如果過去有過因季節轉換復發的精神疾病患者, 最好在季節轉換前, 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加強治療, 如適量增加藥物用量等避免久病復發。

Tips

自我調節方法

(1)一旦天氣反常, 要及時採取措施而避免傷害人體, 如“動作以避寒 、隱居以避暑”等, 穿得保暖, 多運動, 以增加人體熱量對付寒冷。

(2)中醫學將人的情志區分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個方面, 也叫“七情” 。 人一生氣即會情志失調, 所以, 在情緒上要開朗, 心胸開闊, 在室內或服裝上多以明亮色彩示人, 這樣也可以給人帶來好心情。

(3)食療、藥膳對人體健康都是有利的, 大體在飲食上宜吃些既是藥品又是食品的食物, 如大棗、山藥、白果、薏苡仁、蓮子、桂圓、核桃、黑木耳、百合等等, 既可補氣血、保脾胃, 又有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