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這個冬季不太冷 7大補血禦寒湯

目錄:

第一章:這個冬季不太冷 7大補血禦寒湯

第二章:根治氣虛血虛 吃滋補藥膳補足氣血不畏寒

第三章:冬季防寒保暖 補氣補血是關鍵

這個冬季不太冷 7大補血禦寒湯

冬季坐月子是一件相對來說比驕痛苦的事情, 坐月子的新媽媽也還要注意這個那個的。 還有月經後, 身體也會容易虛寒, 下面給你推薦7道補血又禦寒的燉品, 讓你這個冬季不太冷。

1、人參雞肉湯

人參能補益元氣。 人參與溫中益氣、填精補髓、活血調經的雞肉共製成湯菜, 具有補氣、補血、增乳的功效。 適於產後氣血虛弱所致乳汁不足者食用。

原料:老母雞1只, 人參10克, 淮山15克, 大棗15克, 料酒、薑、蔥、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

1、將老母雞宰殺, 去毛及內臟、洗淨、切塊。

2、人參、淮山、大棗洗淨;薑切片;蔥切段。

3、鍋置火上, 加適量清水, 放入雞塊、人參、淮山、大棗、薑、蔥、料酒及少許精鹽, 用旺火煮沸後, 改用文火煮至雞肉熟透, 加入味精、精鹽調味即成。

2、黨參杞子紅棗燉雞

用料:黨參30克、杞子15克、紅棗15克、雞肉150克。 隔水燉。

此湯既能補氣血又比較平和, 一周吃兩次即可。 適宜虛不受補的人。

3、當歸生薑羊肉湯

用料:羊肉500克、當歸30克、生薑50克。 羊肉用清水洗淨後再用生薑爆炒, 當歸用紗布包裹, 再與爆炒好的羊肉一起煮湯。

此湯特別適宜氣血虧虛、大病久病及產後的女性食用, 對改善痛經、月經不調也有顯著效果。

4、花生黃豆煲豬腳

用料:花生100克、黃豆50克、陳皮1個、豬腳1對。 花生、黃豆、陳皮洗淨後, 用清水浸泡片刻, 豬腳洗淨、切塊。 然後一起放置瓦煲內, 加入清水, 先以大火煲沸後, 改用文火煲兩個半小時, 調入適量食鹽即可。

此湯具有益氣、養血、潤滑皮膚的作用, 對於產婦來說, 還有通乳的作用, 亦可以輔助治療腳

5、豬蹄粥

通草有通乳汁的作用。 豬蹄能補血通乳。 漏蘆有下乳汁的作用。 三者相配, 使此粥具有通乳汁、利血脈的作用。 適於產後無奶、乳汁不通者食用。 每日1劑, 連食3-5日。

原料:豬蹄1只, 通草3克, 漏蘆10克, 粳米100克, 蔥白、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

1、將豬蹄去毛, 洗淨, 砍成塊;通草、漏蘆放入鍋中, 加適量清水熬煮, 至汁濃, 去渣取汁, 備用。

2、鍋置火上,

放入豬蹄、藥汁、粳米、蔥白, 加清水適量煮至肉爛熟, 加入味精、精鹽調味即可食用。

6、阿膠蜜棗燉雞

用料:阿膠15克、蜜棗1個、雞肉50克。 隔水燉一小時。

此湯有補血養血安神的功效, 適於氣血虛弱、頭暈、失眠、胃痛者食用, 男女均宜。

7、鯰魚雞蛋羹

此羹具有補虛通乳作用。 適於產後氣血虧虛、乳汁不足者食用。

原料:大鯰魚1尾, 雞蛋2個, 蔥花、薑末、精鹽、香油、味精各適量。

製作:

1、將鯰魚去內臟, 收拾乾淨, 洗淨。

2、鍋置火上, 加入適量清水、鯰魚, 煮至魚熟時, 臥雞蛋2個, 再加入蔥、薑、精鹽、味精、香油即可飲湯食魚和雞蛋。

根治氣虛血虛 吃滋補藥膳補足氣血不畏寒

人體內的隨個別臟腑的不同, 有不同的血虛病症:

一、心血虛

因為心氣虧損, 而血不能養心。 除了一般的血虛症狀,

還常會心悸、健忘、多夢、失眠。

治療之道為養心寧血, 一般多用養心湯。

推薦補品、五品鴨

材料:黑棗4.5錢、桂圓肉、枸杞子、桑椹子、葡萄乾各3錢, 鴨1/2只(1250g)、老薑7片、適量的蔥、米酒、鹽。

1.鴨去內臟後, 洗淨切塊, 放入開水中煮2分鐘。 取出後, 沖水洗淨, 藥材也稍微沖洗備用。

2.把鴨肉、藥材、調味料及1200cc的水, 放入電鍋中蒸至熟爛, 去蔥、薑後即可。

二、心脾血虛

脾不統血, 使脾胃運化功能減低。 患者會感覺食欲減退, 容易疲勞, 有人也會失血月經不調。 治療之道首重運血健脾, 常選用歸脾湯為主治。

推薦補品、何首烏雞

1.材料:黃耆8錢、山藥4錢、當歸、制何首烏、熟地各3.2錢、枸杞子8分、烏骨雞1只(約1500g)、米酒230cc、老薑5片、適量的黑豆和鹽。

2.將藥材稍微沖洗後, 以過濾袋裝好。

黑豆洗乾淨後備用。

3.把雞洗乾淨後切塊, 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 拿出來洗乾淨備用。

4.把雞塊、藥材包、調味料和水2800cc, 用大火煮開, 再改用小火煮至熟爛, 約1.5小時, 把藥材包拿起即完成。

三、肝血虛

因為肝血虧虛導致筋脈失養, 影響沖、任二脈。 患者常會手足發麻、肢體顫抖、指甲乾枯、視力衰退。 還會月經不調, 經量明顯減少。

治療之道首重補血養肝, 四物湯為上選。

如果你“氣血兩虛”

氣血在生理上有密切的關係, 所以在病理上也常常互相影響, 造成氣血兩虛的情況。 氣血兩虛多因為久病不愈, 氣血俱傷;或先天氣虛, 不能生化血液。

氣血兩虛有哪些症狀

氣血兩虛最常見的症狀為短氣懶言、四肢無力、面色蒼白或枯黃、唇色黃、舌苔淡、脈搏細弱。

該如何治療

治療之道為氣血雙補, 以補氣為主, 臨床常用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或八珍湯。

推薦補品、當歸滋潤湯

材料:枸杞子4錢、熟地、當歸各2錢、川穹、紅棗各1.5錢、乾薑1錢、小排骨450g、脊椎骨150g、米酒、鹽適量。

1.將熟地、當歸、川穹用過濾袋裝好備用。

2.小排骨洗淨, 剁成5cm長塊, 脊椎骨洗淨後也切成同樣大小, 一起放入開水煮2分鐘後, 撈起來備用。

3.把小排骨、脊椎骨、所有藥材及水2800cc, 以大火煮開, 改以小火煮1.5小時, 再加入米酒和鹽巴煮30分鐘即可。

冬季防寒保暖 補氣補血是關鍵

通常而言, 陽虛、血虛和氣虛的人會有比較明顯的感覺。 但從防病角度來看, 男女老少都可能因血液迴圈減弱受到影響, 像頻繁感冒、月經不調、胃脹胃痛、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等。 所以,養血活血是適宜大眾的冬季養生之道。”

血液迴圈不好有隱憂

氣溫很低時,人們最先感到的就是手腳冰冷。這個現象很好理解,天氣冷了,人體血管收縮,血液回流能力減弱,就會使得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迴圈不暢,對此大家都不會很在意。但是,看問題光看表面還不行,除了手腳冰冷,還有很多問題會因血液迴圈不暢產生,切莫忽視了其中的隱憂。

專家說,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能生血,血能載氣,二者不能分開”。氣血不暢者本來身體就虛弱,再加上冬季“寒邪”傷及陽氣,身體的抵抗力變低,寒邪從肌表侵入,就容易引起感冒,尤以兒童老人多見。

此外,寒性凝滯,易致氣滯血瘀,經脈不通,身體器官得不到血液的營養,疼痛則隨之而來。如女性痛經及經期延長,脾胃虛弱者胃痛胃脹,以及心腦血管患者突發胸悶、胸痛、頭暈、心梗、中風等,都與此相關,但常常被人所忽視。

養血活血首重食療

專家說,羊肉能大補氣血,而且溫中散寒,補而不燥,是冬季大補氣血的最佳食物。以下養血湯方可供參考(應該強調的是,凡陰虛火旺,體質偏熱者不宜服用)。

當歸生薑羊肉湯

用料:羊肉500克、當歸30克、生薑50克。羊肉用清水洗淨後再用生薑爆炒,當歸則以紗布包裹,再與爆炒好的羊肉一起煮湯。

此湯特別適宜氣血虧虛、大病久病及產後的女性食用,對改善痛經、月經不調也有顯著效果。

高麗參田七燉豬蹄掌

用料:高麗參15克、田七10克、豬蹄掌(也可換成雞或瘦肉)50克。隔水燉一小時。此湯有補氣、活血、通絡的功效,適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及骨關節炎患者。

阿膠蜜棗燉雞

用料:阿膠15克、蜜棗1個、雞肉50克。隔水燉一小時。

此湯有補血養血安神的功效,適用於氣血虛弱、頭暈、失眠、胃痛者食用,男女均宜。

黨參杞子紅棗燉雞

用料:黨參30克、杞子15克、紅棗15克、雞肉150克。隔水燉。

此湯既能補氣血又比較平和,一周吃兩次即可。適宜虛不受補的人。

兒童“脾常不足”,脾主運化,與氣血關係密切,氣血不足則運化不好,進而肺衛功能差,即呼吸道和皮膚外表抵抗力弱,容易發生感冒。

專家建議用太子參6-10克、瘦肉100克,加水煮半小時,給孩子喝湯吃肉,能大大提高抵抗力;還可用獨腳金5-10克加水煮半小時,去藥渣後再把獨腳金水和雞腎50克一起煮20分鐘,給孩子喝湯,能起到健脾、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

運動輔助不可少

食療進補固然好,但若吃進去的營養得不到很好的吸收,體內的垃圾不能順暢排出體外,食療的效果會大打折扣。運動能促進氣血通暢,通則不痛,疼痛則得以緩解。同時,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也會更好地發揮。

譬如肺的“吐故納新”、大腸蠕動及皮膚毛孔排汗,這些都是人體排泄的重要管道,運動後管道通暢,排泄加快,體內垃圾排出體外越快越多。此外,運動也能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使身體保持平衡的狀態。

結語:女人養生健康一定要把補血和防寒放在首位,這兩個因素都決定了女人的美麗與健康。因此雖然愛美,但也要有度,到了冬季不妨多穿點衣服,讓自己保持暖暖的狀態下,這樣才能讓自己百病不生哦~

所以,養血活血是適宜大眾的冬季養生之道。”

血液迴圈不好有隱憂

氣溫很低時,人們最先感到的就是手腳冰冷。這個現象很好理解,天氣冷了,人體血管收縮,血液回流能力減弱,就會使得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迴圈不暢,對此大家都不會很在意。但是,看問題光看表面還不行,除了手腳冰冷,還有很多問題會因血液迴圈不暢產生,切莫忽視了其中的隱憂。

專家說,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能生血,血能載氣,二者不能分開”。氣血不暢者本來身體就虛弱,再加上冬季“寒邪”傷及陽氣,身體的抵抗力變低,寒邪從肌表侵入,就容易引起感冒,尤以兒童老人多見。

此外,寒性凝滯,易致氣滯血瘀,經脈不通,身體器官得不到血液的營養,疼痛則隨之而來。如女性痛經及經期延長,脾胃虛弱者胃痛胃脹,以及心腦血管患者突發胸悶、胸痛、頭暈、心梗、中風等,都與此相關,但常常被人所忽視。

養血活血首重食療

專家說,羊肉能大補氣血,而且溫中散寒,補而不燥,是冬季大補氣血的最佳食物。以下養血湯方可供參考(應該強調的是,凡陰虛火旺,體質偏熱者不宜服用)。

當歸生薑羊肉湯

用料:羊肉500克、當歸30克、生薑50克。羊肉用清水洗淨後再用生薑爆炒,當歸則以紗布包裹,再與爆炒好的羊肉一起煮湯。

此湯特別適宜氣血虧虛、大病久病及產後的女性食用,對改善痛經、月經不調也有顯著效果。

高麗參田七燉豬蹄掌

用料:高麗參15克、田七10克、豬蹄掌(也可換成雞或瘦肉)50克。隔水燉一小時。此湯有補氣、活血、通絡的功效,適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及骨關節炎患者。

阿膠蜜棗燉雞

用料:阿膠15克、蜜棗1個、雞肉50克。隔水燉一小時。

此湯有補血養血安神的功效,適用於氣血虛弱、頭暈、失眠、胃痛者食用,男女均宜。

黨參杞子紅棗燉雞

用料:黨參30克、杞子15克、紅棗15克、雞肉150克。隔水燉。

此湯既能補氣血又比較平和,一周吃兩次即可。適宜虛不受補的人。

兒童“脾常不足”,脾主運化,與氣血關係密切,氣血不足則運化不好,進而肺衛功能差,即呼吸道和皮膚外表抵抗力弱,容易發生感冒。

專家建議用太子參6-10克、瘦肉100克,加水煮半小時,給孩子喝湯吃肉,能大大提高抵抗力;還可用獨腳金5-10克加水煮半小時,去藥渣後再把獨腳金水和雞腎50克一起煮20分鐘,給孩子喝湯,能起到健脾、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

運動輔助不可少

食療進補固然好,但若吃進去的營養得不到很好的吸收,體內的垃圾不能順暢排出體外,食療的效果會大打折扣。運動能促進氣血通暢,通則不痛,疼痛則得以緩解。同時,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也會更好地發揮。

譬如肺的“吐故納新”、大腸蠕動及皮膚毛孔排汗,這些都是人體排泄的重要管道,運動後管道通暢,排泄加快,體內垃圾排出體外越快越多。此外,運動也能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使身體保持平衡的狀態。

結語:女人養生健康一定要把補血和防寒放在首位,這兩個因素都決定了女人的美麗與健康。因此雖然愛美,但也要有度,到了冬季不妨多穿點衣服,讓自己保持暖暖的狀態下,這樣才能讓自己百病不生哦~